一幅由徐悲鴻主創,另兩名國畫大師汪亞塵、謝公展配圖題字的肥豬圖,經過70多年的坎坷曲折,日前在南通市如東縣一名書畫鑒定專家的後代家中現身,並於近日通過了國家權威鑒定機構的鑒定認證。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人、江蘇籍美術大師徐悲鴻,一生潛心畫馬,而畫豬的作品則鮮有其聞。唯一遺憾的是,這幅作品據稱係徐悲鴻酒後所作,並未留下大師的落款和印章。但有關專家表示,進一步判斷真偽還需更多專家比照研究。
徐悲鴻大師的肥豬圖。
稀世畫作現身小城
記者日前在如東縣城一戶民居內,見到了這幅名為《牽牛花肥黑豬圖》畫作。此畫的收藏者、55歲的朱建華先生從自家客廳的舊式保險櫃裏,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一幅長105公分、寬55公分的高麗宣紙寫意畫,赫然躍入眼簾。
記者看到,畫面下方,一頭搖著尾巴、威風凜凜的水墨雄豬,黝黑而壯碩。這頭肥豬的身後,優雅地點綴著牽牛花籬笆墻圖案,綠葉紅花纏繞著籬笆墻。畫的左上角題字:“悲鴻酒後成一豬,亞塵牽牛美人如,公展得之大歡呼。”下面還並有署名為“謝公展”的陰刻陽刻兩印章。收藏者朱建華告訴記者,悲鴻就是我國著名美術大師徐悲鴻先生,亞塵即汪亞塵,其和謝公展先生均為現代赫赫有名的國畫大師,三人均為同時代的畫家。根據題字內容,人們不難發現,這頭壯碩的大肥豬是徐悲鴻先生酒後所作,牽牛花籬笆墻則是汪亞塵大師的手筆,作為陪襯,謝公展高興之際,便題字在上。
動亂年代倖免劫難
朱先生向記者透露,這幅畫鎖在保險櫃裏快3年了,每次看到它便有一種自豪感和崇敬感,因為不僅是徐悲鴻大師的珍稀墨寶,還是家父留給自己的珍貴遺産。
朱建華的父親就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書畫鑒賞家、收藏家朱念慈老先生,朱念慈老家在如東縣掘港鎮,2006年去世。生前是上海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40餘年致力於保護、徵集社會流散文物工作,經手書畫約四十余萬件,為國家文物單位鑒識、收藏了大量書畫珍品。
徐悲鴻的這幅肥豬圖,就是朱念慈老先生留給兒子的唯一遺産。朱建華説,這幅稀世肥豬圖,能保留至今,經歷了許多坎坷。父親朱念慈癡迷書畫收藏,1953年,朱念慈在一名書畫界朋友那裏看到這幅徐悲鴻的肥豬圖,愛不釋手,就用自己收藏的“揚州八怪”之一李鱓的畫換得,一直沒有裱糊隨身帶著。老先生在自己91歲高齡時,感覺記憶減退,就專門寫下紙條夾在畫中記下畫的來歷,上寫“公展肖豬,得之歡呼;念慈亦肖豬,易得更喜歡。五三年以李鱓畫與友人易得。九一老人念慈志。”1967年,有一天在朱念慈離家上班期間,家中被抄走150幅名家字畫,心疼得他大病一場。“但是父親隨身帶的小皮包裏一直藏著這幅徐悲鴻的肥豬圖,所倖免遭劫難。”隨後,這幅畫東躲西藏,歷經千辛萬苦,終得流傳下來。
未蓋印章留下遺憾
這幅三名畫家合繪的稀世墨寶肥豬圖,美中不足的是,畫作上並未見悲鴻大師的落款和印章,讓人不免感到遺憾。朱念慈老先生的後人告訴記者,他們聽朱老先生在世時講過,1940年去世的謝公展曾在上海教過書,汪亞塵和徐悲鴻也在上海工作生活過,三人同在一城的時段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由此推斷這幅畫係那個年代所作,距今已有70多年曆史。創作時間應該是在謝公展的生日聚會上,三人酒後揮毫繪就的,徐悲鴻畫豬祝賀,汪亞塵涂畫牽牛花籬笆墻。由於赴宴,兩人均未帶印章,便無法落款印鑒。
朱建華告訴記者,由於許多人認為一生畫馬的徐悲鴻怎麼可能畫一隻醜豬,再加上沒有落款印章,對畫的真偽産生了許多懷疑。為了給這幅畫下個權威結論,朱家人委託上海一名酷愛藝術收藏的吳湘瑾女士找專業鑒定機構鑒定真偽。
今年2月17日,吳女士聯絡到古今通寶收藏品展覽交易中心,該中心又聘請到吉林省博物院研究員、中博文物檢測鑒定中心特約鑒定專家鄧長興先生鑒定此畫,當鄧先生用放大鏡仔細鑒別結束後,認為這確實是悲鴻大師的真跡。他還取了個雋秀的名字——《牽牛花肥黑豬圖》。2月18日,國內最權威的文物鑒定機構之一——中博文物檢測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專家給該畫做出結論:此畫為徐悲鴻、汪亞塵合繪,謝公展題字,雖然無徐的落款和印章,大家功力顯而易見。
多方求證畫作真偽
為了給確認此畫的真偽提供更多的依據,記者也設法進行了多方求證。昨天恰巧央視的鑒寶欄目在鹽城搞鑒寶活動,記者向與會的收藏專家團請教此事,專家告訴記者,這畫的收藏過程和別的藏品有不一樣之處,如果真是源於收藏大家朱念慈的藏品,且這一點可以證實無誤的話,那此畫的真實性應該可以肯定。
南京師範大學徐悲鴻研究會副會長洪韋告訴記者,徐悲鴻的確與汪亞塵、謝公展是交往甚密的好友,從朱建華敘述的創作經過來看,徐悲鴻創作此畫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畫作收藏流傳的過程也有較強的説服力。但這些都只是旁證。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的鑒定方法就是多邀請一些書畫收藏界和國畫界的名家和大家一起“看看”,將此畫作本身的筆法和藝術特色,與徐悲鴻同時期的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比照研究,以便找出更令人信服的東西。
■鏈結
在畫壇上,有豬不入畫之俗。縱覽畫史,牛、馬、雞、狗、虎等,皆有名畫流行於世,惟豬畫沒有大作傳今朝。雖如此,在畫壇上,也並非人人都不曾畫豬。有史料記載顯示:大名鼎鼎的國畫大師徐悲鴻曾先後3次畫豬。
徐悲鴻首張墨豬問世于1934年深冬。當時《中國時報——圖畫週刊》約徐悲鴻為即將到來的豬年畫一幅豬。悲鴻慨然應允,不幾日,悲鴻用大筆淡墨、細筆勾畫,又在豬的頭部後面用大筆噴墨,隨筆涂擦,畫成了一個從對面走來的黑豬。悲鴻在收筆之時,面對這幅畫,略一沉思後,又提筆在畫上寫了“悲鴻畫豬,未免奇談”8個大字。隨即署款“乙亥歲始,悲鴻寫”,並鈐了一個圓形“徐”字印章。
時間不長,悲鴻大師又畫了第二幅墨豬。這幅畫的構圖和筆墨與第一張基本相似。要説有什麼不同,是在第二幅墨豬畫的右上題了首絕妙的詩:“少小也曾錐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神靈無術張皇甚,沐浴薰香畫墨豬。”
大約在第一幅墨豬畫問世10年後,悲鴻大師從貴陽回重慶時,畫了第3張墨豬畫。這幅畫是一張噴墨雲山的立幅,在靠底邊近景的濃蔭路上,有兩個苦力用滑竿抬著一隻大肥豬。
可惜的是,徐悲鴻先生所作的第一幅墨豬已散失了。而令人慶倖的是,第二幅豬和第三幅豬,現均保存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裏,並刊印在《徐悲鴻彩墨畫》集中。
通訊員 李根
本報記者 郭小川 楊志敏
責編:李秀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