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會客廳]水族女搶救神秘文字“水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22:31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潘中西,1995年為搶救和保護 “水書”,她和同事徒步深入全縣216個村,徵集水書7000余卷,為“水書”的搶救和保護工作做出了貢獻。
進入[新聞會客廳]>>

    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6月14日播出):點擊看視頻〉〉〉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民族研究所所長潘中西做客會客廳

    這些普通人看上去無法辨認的神秘符號,在我國少數民族水族的民間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只有少數的水族人才可以讀懂這些符號,這就是水族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字“水書”。“水書”記載著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等文化信息,是水族的寶貴文化遺産。

    她叫潘中西,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民族研究所所長,潘中西是土生土長的水族人,從小就對水族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並對水族古老、神秘的文字“水書”興趣濃厚。

    1995年為搶救和保護 “水書”,她和所裏的同志徒步深入全縣21個鄉鎮216個村,徵集不同版本水書7000余卷,目前共完成13個卷本的翻譯和注音,為“水書”的搶救和保護工作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民族研究所所長潘中西做客會客廳

潘中西在向懂水語的老先生請教

    5月30日由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和全國青聯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因為搶救和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書”成績突出,潘中西獲得第五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十大傑出獎”。

    詳細內容:

    李小萌:您好觀眾朋友,歡迎來到《新聞會客廳》。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其中三分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有40萬人口的水族就是其中之一,水族的文字被稱為水書。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的就是穿了一身節日盛裝的潘中西,歡迎你來到我們的節目。這身衣服是只有過節的時候才穿成這麼隆重吧?

    潘中西:是,一般是過節的時候才穿的。

    李小萌:鞋子我看也很有特點,這個平常生活中現在還穿嗎?

    潘中西:還穿的。這個馬尾繡,還有這個鞋,據説是跟我們民族的遷徙有關,跟我們的族人有關,這個鞋像船形,所以可能因為水族以前住在海邊過。

    李小萌:所以叫水族是不是?生活在水邊?

    潘中西:不是,這個水族是漢族對我們的翻譯,就是直譯過來的,我們水族自稱“濉”。

    李小萌:是音譯過來的。

    潘中西:對,音譯過來的,我們自己叫我們自己是“濉”。

    李小萌:是什麼意思呢?

    潘中西:我們現在的研究就表明,我們水族以前是在北方的一個民族,就是在河南省的濉水流域那一帶,就是河南省的東北部,水族的祖先就是從那個地方,因為戰亂,然後遷徙過來了以後,經過廣東、廣西,最後才到貴州這個地方定居下來。

    水族人以“濉”(sui)自稱,漢字音譯為“水”。今天的水族人口大約40多萬,其中有20多萬分佈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據專家考證,水族曾經生活在河南歷史上的“濉水”一帶,並以地名“濉”自稱。早在夏商周時期,水族的先民就生活在濉水岸邊。

    後來因為戰亂,迫使生活在這裡的水族先民往南遷徙到今天的廣西省境內。幾年之後因為秦始皇軍隊的進攻,又迫使水族先民遷徙到了貴州都柳江上遊。從此他們就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單一民族——水族。

    這次遷徙使水族遠離中原戰火,使得他們的文字不僅沒有被秦始皇統一,反而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傳承至今。兩千多年以來,水族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依然使用水語,而水書,成為水族特有的神奇文字。

    李小萌:水書是水族特有的文字,很多人聽到“水書”這兩個字,第一反應是説,水書是不是用水寫出來的字,你跟我們講講水書到底正確的解釋是什麼?

    潘中西:水書認為是水寫下來的字都是從字面上來理解,實際上我們水書是水族祖先創建的一種文字,水書我們水話叫“泐濉”,“泐”就是書,“濉”就是我們的自稱,“泐濉”意思就是説水家人的書。

    李小萌:水書像我們這些從來沒有讀過的人能不能一眼讀出它大概的意思?能不能寫幾個我們認一認好嗎?

    潘中西:可以。

    李小萌:給你準備了一個小板子,寫一下,寫簡單的字,太難的肯定不行了。

    潘中西:簡單地寫一個吧。

    李小萌:它更像是什麼?是象形的?

    潘中西:對,象形文字。它有多種寫法。

    李小萌:你這是一共寫了幾個字?

    潘中西:寫了兩個,這個是瓜果的瓜。

    李小萌:我以為是太陽的意思。

    潘中西:它是瓜果,像南瓜花那樣。

    李小萌:一朵花。

    潘中西:像一朵花,這個是月亮的月。

    李小萌:這個可以看出來,那讀音呢?

    潘中西:“nian”

    李小萌:那個瓜呢?

    潘中西:這個是“bu”。

    李小萌:這個像你從小都能認識的嗎?

    潘中西:不是,因為這個水書是有專門的水書先生才懂,平時不是每個人都懂的,我懂得一些也就是因為我調到民研所工作了以後,從事這個工作,然後我就去學了一些。

    李小萌:平常並不是每個水族人都會認這個字,寫這個字,有多少人還會認還會寫呢?

    潘中西:現在在我們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概還有五百多個水書先生,我們調查出來的有五百多個。

    李小萌:還有好寫好認的沒有?

    潘中西:有。

    李小萌:你不把中文注在上面,讓我們猜猜看好嗎?

    潘中西:好。我寫得不好,你看出來這是什麼嗎?

    李小萌:人。

    潘中西:是的。

    李小萌:那這完全是個象形文字,怎麼讀呢?

    潘中西:“ren”。

    李小萌:也讀人。是不是有點河南那邊的方言,你們不是從那邊遷徙過來的嗎,有沒有那邊方言的音呢?

    潘中西:我們的水語跟我們的古漢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就像這個水杯我們叫“zhong”,實際上就是古漢語喝一盅酒,意思是一樣的,讀法也一樣。還有就是比較明顯的,就是筷子,筷子我們的水話叫“zhu”,古漢語筷子不是叫“箸”,所以有很多是相通的。

    李小萌:從一種文字上來看,水書它的完善程度、成熟程度大概是怎麼樣?

    潘中西:我們水書是象形文字,現在還在用,所以在學術界就説了,水書是活著的象形文字,也就是説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咱們都知道那個甲骨文,甲骨文是古漢字的祖先,甲骨文因為歷史的原因,現在它已經變成一種死的文字,而水書看這個字形,實際上跟甲骨文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很像,不光是形體上像,字形上像,而且依據也是有的。

    李小萌:如果説語言文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記載、傳承,水書在現在這個社會,交流的功能可能已經不突出了,如果它消亡,最大的損失在哪兒?

    潘中西:水書是水族文化的精華,我們現在搶救水書,我們的認識是這樣的,水書就是我們水族文化的歷史,如果説水書消亡了,那麼水族的歷史你從什麼地方還可以看出來?我們中華民族的這種文化現在是多元文化,水書不光是水族人民的寶貴遺産,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産的一部分。

    李小萌:我聽説水族有端節和卯節兩大節日,是嗎?

    潘中西:我們水族有兩大節日,一個是端節,我們水話叫“節端”,這個端節就相當於漢族的過年,過春節一樣,那個節日很隆重,這個節日怎麼過,就是用水歷來推的,每年過節日的日期是因為水歷的決定。

    李小萌:所以每年都要翻著這個水歷來定這個日子是嗎?

    潘中西:對。

    李小萌:這個端節被稱作是最長的節日,是它一下要過好多天嗎?

    潘中西:水族過端,傳説水族遷徙過來的時候,就是水族祖先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有幾兄弟,大哥就先過,二哥過,這樣順,它是分批次過的,所以過的節日時間特別長,我們在縣裏面一共有七批,分成七批來過。

    李小萌:你們過的時候,他們到你們這邊再過這個節。

    潘中西:對,所以水族是很有凝聚力的一個民族。

    李小萌:另外一個節日是東方的情人節是嗎?

    潘中西:對,古老的東方情人節。剛才説的那個端節是男女老少都過的,並且過節的時間長,過的覆蓋面比較廣,這個卯節主要是在我們三都水族自治縣玖仟那個片區,在那個地方過的卯節,實際上是專門為未婚青年男女談情説愛的一個節日,通過對情歌,然後就結婚了。還有就是説,過卯節的時候,今年卯節的日期是公曆7月20號,水書先生已經推出來了,就對應那一天,過卯的時候,剛好就栽秧上坎,水書裏面就認為卯是生命最旺盛的一天,所以過這個節日的時候有兩層意思,就是説希望糧食豐收,希望人丁興旺。

    李小萌:凡是節日多,節日又過得隆重,這個民族一定能歌或者善舞,是不是?水族也是這樣的看來?

    潘中西:是,水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李小萌:水族歌好聽嗎?

    潘中西:水族歌,我們是覺得好聽,不知道其他人覺得好聽不好聽。

    李小萌:要唱一唱我們才知道。

    潘中西:水族是能歌善舞,但是可惜我不會跳舞,我可以唱歌。

    李小萌:好。唱一首好聽的。

    潘中西:那我給你唱一首《敬酒歌》吧。

    李小萌:敬的酒是必須得喝嗎?只聽歌行不行?

    潘中西:挺好喝的。

    李小萌:度數高嗎?這是水族特有的酒?

    潘中西:是水族特有的酒,是糯米做的,我們當地老百姓上山採的,據説是一百二十六種草藥。

    李小萌:顏色是黃黃的。

    潘中西:對,是米酒。

    李小萌:挺香的,是甜味的。

    潘中西:當年我們的人大代表蒙四花,也是一個女副縣長,她到北京參加五一節日的時候,就拿這個酒敬毛主席和周總理,毛主席喝了就説這個酒好香好甜好酒,説是“水家的茅臺”,當時我們特別高興。我現在就唱一首《敬酒歌》給你聽。

    歌詞大意:九月九烤的酒是好酒,這酒窯的酒時間越久就越香甜,這散發著稻香和杜鵑花香的米酒喲,今天我有幸來這裡向您敬這麼香甜的酒,您就是不想喝也要伸手接住酒杯啊,電視臺好哎!

    潘中西:喝的時候要喊三聲,“xiu”。

    李小萌:我也要喊嗎?

    潘中西:對,就是我們的水話,我們喝酒很有氣氛,我們唱那個酒歌,敬客人的時候,賓主一起大喊三聲,“xiu”,很有氣氛。

    李小萌:水族是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語言,是不是説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是可以有文字的呢?

    潘中西:不是。我們這個水書,目前研究出來的,認讀出來的,大概目前到八百個字,不是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有對應的,水語是很豐富,説的內容很豐富,而相對來説,這個水書記錄一些水族古代的天文、曆法、宗教這些信息的文字典籍,但是它畢竟還存在一些局限。

    李小萌:我理解,這個水書這兩個字是不是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説它是屬於一種水族的文字,另外它也是實實在在的書本的意思?

    潘中西:對,您説得太好了,就是這樣。

    李小萌:像這個就是屬於叫一本水書,然後裏邊是用水書寫的。

    潘中西:對。

    李小萌:像這樣的一本書,大概講的是什麼呢?一般來説。

    潘中西:主要就是記載一些宗教信仰,然後就是古代的這些文化信息,主要還是曆法。

    李小萌:像你手裏拿的這本書也很有年頭了吧,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

    潘中西:我們現在手上這本應該是清朝時候的。

    李小萌:是什麼人寫的呢?

    潘中西:這上面沒有記,沒有説。

    李小萌:這是你自己親手收上來的嗎?

    潘中西:對,是我們所裏面收上來的。

    李小萌:我明白,但是肯定你自己親手收上來一些這樣的水書,你在跟這些水書的擁有者要求説,把這個拿到我們這邊來,能進一步地做研究,他們願意給嗎?

    潘中西:有些先生給,但是有些有顧慮,為什麼呢?因為水書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並且都是在民間流傳,在民間運用,我們國家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在文革的時候,就認為這個水書是那種四舊的東西,所以很多水書就被燒了,水書先生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所以我們下去搞搶救的時候,很多的老人家就想不通,他就有顧慮,他就不願意拿這個書出來,

    大多數水族人只會説水語,卻看不懂水書文字。只有村寨裏為數不多的“水書先生”才能看得懂“水書”。要想搶救保護“水書”必須得到水書先生的支持,將散落在民間的數量已經不多的水書收集上來,並將水書內容進行了翻譯整理。

    那麼怎樣才能打消水書先生的顧慮,使水書先生相信他們是真心的要搶救保護水書呢?潘中西只好經常往水書先生居住的鄉下跑,用地道的水語跟水書先生聊天,向水書先生學習水書,甚至跟水書先生一起勞動一起吃住。慢慢地水書先生終於相信潘中西真的是為了搶救、保護水書,於是願意將水書交給潘中西,並願意幫助她翻譯水書。

    每一位水書先生就是一個水書博物館,而今天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只剩下五百多名“水書先生”了,並且都年事已高,水書先生的繼承問題令人擔憂。

    李小萌:這些水書先生有徒弟或者説學生嗎?

    潘中西:有,一般來講是那種一對一的個體傳承這種方式比較多,要麼就是父傳子,要麼就是收一兩個徒弟。

    李小萌:也就是説現在水族人還有不少年輕人願意去學的是嗎?

    潘中西:現在沒有年輕人願意學,所以現在我們的任務就很重了,我們就覺得搶救和保護非常必要,因為現在市場經濟,大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年輕人都到沿海去打工去了,村子裏面的年輕人不願意學水書,可想而知那些六十歲以上的水書先生一旦過世以後,水書的傳承就成問題。

    李小萌:你的小孩看你做這個工作,他們怎麼説,你有幾個小孩?

    潘中西:我一個小孩。

    李小萌:幾歲了?

    潘中西:十四歲多了,今年讀初二。我平時跟我愛人説話,我們都説水話,我就想讓小孩多學一些水話,學習一些我們民族的東西。但是他在縣城長大,我們説一些他聽得懂,但是他不會説,我就很頭疼。

    李小萌:是不會説,還是不願意説?

    潘中西:現在小孩好像對民族這些傳統的東西都認為,都追求新鮮,都認為是漢文化學得越好就越好,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很多小孩就不下意識地去學。

    李小萌:在當地的學校裏面有沒有有意識地對水話或者水書進行這種教學呢?

    潘中西:針對像我家這個情況,很多家庭跟我的家庭是一樣的,進城的第二代基本上水話都不會説,針對目前這樣,我們所裏面還有當地政府,還有教育局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説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人口占64.5%,那麼多的水族人口不説水話,那不成樣子,後來我們就編寫了一個簡易的地方教材,就是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就搞一些試用教材,那個教材裏面有我們水族的歷史,還有水族的風俗習慣,還有水書,還有水族語言方方面面的內容,一些簡單的,我們就下意識地在學校裏展開水書教學,水族文化教學,培養孩子的一些民族感情,培養他們這種心理的認同感,像我的小孩,他不説你又不能打他,不能罵他,只能投入那種激起他自己心裏面,自己願意學,那就好了。

    李小萌:如果不是有意識地保護,現在水書面臨著什麼?

    潘中西:面臨消亡。

    李小萌:已經到這個程度了?

    潘中西:已經到這個程度了,因為剛才提到了,年輕人去打工,現在的小孩他就對民族的東西不下意識地去學,現在都説全球化,這個文化也是一樣,你這個民族的東西,隨著現代文明的這種推進,最終會被同化掉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很想把這個民族的東西保留下來。

    李小萌:通過你們的努力能不能防止它的消亡,真正把它保存下來?

    潘中西:隨著我們各地政府,還有國家,我們國家現在做的一系列工作,實際上也在搶救這個事,像三都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設立也是這樣的,從國家到地方都在重視這個事情,我想應該可以。

    李小萌:經過這個集中的三四年,最顯著的成績是什麼?

    潘中西:我們現在經過這幾年來的努力,現在三都就翻譯出了十三卷的水書卷本,其中有四卷已經審稿了,已經審稿過兩次,可能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出版,這個也是一種搶救方式,翻譯出來的這個卷本是一個成果。還有就是説我們開發的那個水書軟體,還有就是説我們推進這個民族文化進校園,這也是一個措施。還有就是説我們搶救了水書先生口頭的文化,像我手上的這個水書,記錄在紙上,實際上只是水書內容的30%到40%,更多的水書的知識是保留在水書先生的頭腦裏面,每一個水書先生的頭腦就是一座活著的水書博物館,倒下一個水書先生,就是倒下一個水書博物館,這樣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我們現在通過搶救,這個文本是一個,還有就是説去收集那個口頭流傳的那部分。

    後語:經過搶救保護水書工作者的多年努力,水族人開始認識到水書的巨大價值,已經有水族年輕人開始學習水書,這無疑是“水書先生”隊伍裏新鮮的血液,是傳承“水書”的生力軍。

    2006年6月4日,“水書”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將意味著,古老而神奇的水書,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欄目推薦:

[新聞會客廳]宋代沉船水下考古大揭密
[新聞會客廳]中國首個核武器基地大揭秘
[新聞會客廳]球星孔令輝變身嚴厲教練
[新聞會客廳]美女律師捏泥人新解物權法
[新聞會客廳]高考日:回望30年前的高考
[新聞會客廳]副省長張大衛反思環保治理

責編:嚴晉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