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媒體焦點》

CCTV.com  2010年04月07日 14: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1 人民網 市場秩序欠規範
近幾年一些城市房價上漲過快,暴露出諸多問題與矛盾。其中,關鍵是市場秩序欠規範,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不高。例如,有的開發商惡意炒房等。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住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在供求偏緊的市場條件下,會進一步刺激房價的上漲,對住宅市場健康、可持續性發展産生負面影響。

主持人:最近,國家電網利用智慧網絡,在全國660個城市查出一個數據,總共有6540萬套住宅電表讀數連續6個月為零。也就是説,大量房子空在那兒沒人居住,其中很多房子在炒家手上,既不出租也不自用,只為等著漲價。當然,炒房絕不是高房價最關鍵的問題。新華社4月1日文章《土地財政還能維持多久》就説,瘋狂拿地、推高地價房價的背後,總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影子。(圖片2張)如果把出讓土地作為地方的主要財源,又如何寄希望於地方政府主動控制房價?可見,某些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是導致高房價的重要原因。

2、香港《文匯報》 樓市瘋癲六連批 需調結構遏“土地財政”
有業內人士認為,內地目前正加大房地産調控力度,整頓市場秩序,未來內地樓市若仍高燒不退,或將有進一步調控政策與措施出臺。從根本上來講,解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問題,還需調整結構,促進當地積極發展經濟。有專家建議,房地産業不僅要公開開發成本,而且要把開發過程涉及的所有審批環節都徹底公開,以全面擠壓腐敗空間。

3 中新社 通過立法杜絕“土地財政”

地價佔房價的比例,全國平均是31%。從統計學的視角,將高地價視為高房價的原罪之一,是符合邏輯的。歷史經驗表明,解決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光喊口號,發出道德呼籲,是沒有用的,必須通過立法,用制度切斷政府收入的高地價“臍帶”。

主持人:除了前面提及的炒房、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腐敗就難辭其咎,對此,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堅決清除房價中的“腐敗成本”》的文章。當然,即使所有的問題暴露在陽光下,但關鍵還得有措施,而且落到實處。

4 新華社 房地産診治關鍵是拿出方案
近年來,中國房地産業的“病態”已形成學界業界政界共識。公共輿論也由對房地産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轉向了對樓市泡沫的詬病譴責和泡沫大小如何“下藥”的爭論。對發瘋病態的房地産要不要“痛批”不是問題,問題是,現時中國房地産最須要的不是口誅筆伐的“痛批”而是猛藥治頑的“痛擊”方案。對於“病態”的房地産,新華社的6篇評論是房地産診斷書,餘下的就要看切實的方案了。

責編:劉一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