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見證履職]破解城市垃圾處理難題

CCTV.com  2010年03月13日 15: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目前全國660個城市中還沒有一個城市能系統解決垃圾問題。廣東番禺、江蘇吳江、北京阿蘇衛等地市民對垃圾焚燒廠有自己的看法,上個月末,北京市首次邀請了市民代表前往日本考察垃圾處理的先進方法。人大代表王如松今年提出《關於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産業化和社會化綜合管理的建議》。他關注的重點並不是垃圾焚燒廠該不該建,而是應該把對垃圾處理的重點從它的末端流程垃圾焚燒、垃圾填埋,轉換到對它的前端控制,就是垃圾分類。

    主持人郎永淳:歡迎進入今天的兩會特別節目《見證履職》,這幾天《見證履職》的特別節目播出之後,很多觀眾朋友在小萌的博客和微博上留了言,我們今天繼續來連線前方的記者小萌。小萌,你好,給我們首先介紹一下觀眾朋友和網友這幾天在微博上有什麼樣的反饋?以及今天要帶我們去關注什麼樣的熱點話題?

    小萌:反饋確實非常多,我們每天帶來的話題都會有非常多的人在積極的參與,在稍後節目中我們會做一個整體的梳理,也算是對大家反饋的一個反饋。那麼今天我們現在是在廣東團的駐地,節目一上來我要説幾個數字,1節1號的電池埋在土壤當中可以使得一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性失去價值,1節鈕扣電池可以污染600噸水,這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中國97%的垃圾沒有經過處理,只能堆放或者填埋,而一個理念是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你可能已經意識到了,不錯今天我們要和廣東團的王如松代表共同探討他所提議的關於垃圾處理的話題,垃圾的處理他説要一個系統的工程,最突出的是要進行分類處理。你可能會説,我家裏已經進行分類處理了,但是似乎效果並不明顯,這是不是老生常談?有什麼樣的新意呢?我們就跟王代表一起探討。

    主持人郎永淳:好的,謝謝謝小萌,稍後我們也會繼續進入到小萌的現場。剛剛小萌提到一個王如松代表,從去年到今年,我們知道常住北京的王如松代表也常常往居民小區、垃圾填埋場以及廢品收購站等一些地方進行相關的調研,來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情況,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短片。

    人大代表王如松:調查一下垃圾分類的情況,你們感覺居民平時東西垃圾都是亂扔,還是進行適當的分類,還是你們到他們家收?到家裏收啊。

    市民:基本都沒怎麼分。

    王如松:主要問題是什麼呢,是有的居民扔的時候不按這個分,還是有些其它問題呢?

    市民:我們不會分類,就是弄個塑料袋裝上。

    記者:就是不會是吧,普及知識還不到位。

    市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是不了解。

    全國人大代表王如松,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生態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他的專業方向之一就是和垃圾打交道。在調查走訪中,街頭小區眾多分類垃圾桶的形如虛設,讓王如松痛心不已。不少居民不了解什麼是可回收的,什麼是不可回收的,哪怕有的居民對自己家的垃圾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到了小區的垃圾回收筒,大家也是混在一起堆放。

    王如松:我們目前分類垃圾,整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不配套的問題。比如有很多社區,居民很積極,按照要求都分類了,但是後面的處置的技術、設備、設施、政策以及資金沒到位,所以有時候挫傷居民的積極性,我再分類了,後面沒有接上,所以最後還是混在一起了。

    王如松工作單位所在地的附近,是北京城鄉接合部一個大型廢品集散地,在調研中他發現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社區到集散地,到中轉地,再到再生地的廢品再生産業鏈。

    這位張起軍就是起家于廢品收購,目前他的公司已經有20多人幫他從北京市各地回收廢品,由他們整理出的各種可回收廢品有300多家企業接收。不但如此,他正在擴展自己的業務,目前已經和幾個居民小區的物業達成協定,包辦了他們的垃圾處理任務,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條産業鏈。面對王如松,張起軍説出了自己的顧慮。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