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對話《記上將張愛萍》編導李鷹:一定讓觀眾記住

 

CCTV.com  2009年05月26日 15: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張愛萍之子張勝(中)與《夢懷青萍—記上將張愛萍》總編導李鷹(左)接受新浪網訪談

央視《記上將張愛萍》專題片總編導李鷹

  李鷹,《長征-不朽的魂》執行總編導,攝製組的靈魂人物,在專題紀錄片界戰功赫赫。多次擔任大型紀錄片總編導,其中包括《孫子兵法》、《解放戰爭著名戰役系列片》、《天地英雄—記大將陳賡》、《撼天記》、《馴核記》等大手筆製作。曾經參與了長征勝利五十週年《長征 – 生命的歌》大型紀錄片的拍攝。

  主持人:李導您好,聽了張勝先生的話之後您對拍攝《夢懷青萍—記上將張愛萍》這部紀錄片有沒有壓力?您覺得張愛萍將軍是什麼樣的人?

  李鷹:壓力當然太大了,因為這本書(編者注:《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在前面,我其實了解張老很多事情都是從張勝寫的這本書裏了解到的,日日夜夜生活在張愛萍將軍身邊的,任何其他人都沒有這種條件。而且他過去又是在軍隊搞戰役學的,所以他能從軍事的角度,從當年國際政治大背景和當時整個社會變遷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人物。

  張愛萍將軍當年是張家溝裏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個農民走過自己的一生,雖然還是個普通人,但他這個普通人的一生和國家大的變化背景、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是緊密結合的。所以,如果脫離了這些東西來講這個人的話,可能就很單薄了。就像剛才張勝説的,如果沒把這些東西和一個人的命運結合起來的話,這個人物就看不出來波瀾壯闊。就像剛才講的,他走過三峽,看見那個水,他那種感受是內心激情的感受,19歲的時候他作為一個毛頭小子走出家門,可能他就是被四川人的這句老話激勵著走出家門,他就是要走、要出去,才能打開自己的一片天地。走過這一生,就像當年寫的貫通他家門口的一條江,當年看著是波濤洶湧,在心目當中那就是他的感受,60多年後他第一次返回老家的時候再看已經風平浪靜了。

  就像剛才講到的一江山戰鬥,儘管只是一個很小的沿海不大的島嶼作戰,我們今天看來可能很簡單,不就那麼一個小島嗎?大家登陸登上去了,但是它和整個國際大背景是緊密結合的。所以不能簡單的看當初一個很小的局部戰鬥,它和今天我們國際大背景下的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軍事的較量和今天局部戰爭的特點非常接近。

  所以,我們看這個人物的話,怎麼能把人物描寫得吸引觀眾、讓觀眾看下去,這個壓力特別大,而且張勝前期已經把這個人物做得很豐滿了,我們在他的基礎上再怎麼去做,超過是不可能了,但是從他這裡面我們能容納大量的素材,這種血與肉的關係,特別是這個人物。因為做電視紀錄片篇幅有限,他這本書53萬字,貫穿了這個人物的一生,但是電視片的話,一集也就是五六千、六七千字,超不過這個字數,所以怎麼能把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我們這些年來看同類的紀錄片不少,反映黨內的高級領導人物、軍隊的高級將領的也不少,但是為什麼説年輕人大家看不下去?我們在做這個片子之前也經常去問周邊的年輕人,你們知道張愛萍是誰嗎?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在我們心目當中他非常高大。你以前再不熟悉,“兩彈一星”總該熟悉吧,“兩彈一星”他是現場總指揮,這個紀錄片播過多少?但為什麼年輕人還記不住?這就有一個怎麼表現這個人物的問題,如果這個人物不生動,只是一個概念化的人物,這個人物處在高位上,很多片子一講高級領導,一齣生就與眾不同,這個孩子在學校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大家都有個概念化的東西,覺得一講領導人就是這麼個套路,只不過把名字換了一下。大家的過程從一開始建黨時期,到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到後來建國,都這麼個脈絡。就像剛才張勝講的,大家集體在幹一件事兒,最高領袖是毛澤東,但是每一個人在集體幹事兒的過程中是不是獨當一面?是不是這一件事兒最能代表你自己所做事情的特點?這恐怕是和其他人物區別開來、是否能鮮明生動起來的地方。因為你要獨當一面,就要承擔完全的責任,不像一大幫人幹一件事兒,打一個報告,領袖一批我就照著做,真正獨當一面的時候,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決策,自己決策的時候需要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上邊的因素、中間的因素、同事的因素、下邊的因素。所以,這時候才能看出真正人物的個性和能力。

  要突出亮點讓大家記住這個人

  我們想這部片子如果能把張老的個性拍出來,就像剛才張勝講的。個性突出了,就容易被人記住。我們這部片子儘管不能把張老的一生涵蓋下來,但是我需要有一些亮點,突出這些亮點,讓大家熟悉這個人物,記住這個人物。如果你再想了解這個人物,你去看這本書吧。這個書我們拿來給劇組,很多人在看,一開始他不會買這本書,因為一看《從戰爭中走來》,覺得又是寫某個將領的,打了多少仗,殺了多少敵人,不是。你把這本書擺在這兒讓他看的時候,他就能真正看進去,覺得這個書裏有很多能吸引住他的情節,看完這本書,感覺書裏的主人公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七情六欲,有喜悅,也有哀怨,也有憤怒的時候,也有無奈的時候,這樣的話就能和自己對起來,和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應起來,人生其實就是這樣,儘管他是高高在上的某一層的領導,但是他做事的過程和我們普通人的心態是一模一樣的,這種東西就是全片能否成功的關鍵。

  張愛萍紀錄片將於2010年1月播出

  主持人:李導,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夢懷青萍—記上將張愛萍》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計劃,大概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部紀錄片?

  李鷹:這部紀錄片的整個時間是上邊定的,經過中央批准的,到張愛萍將軍誕辰100週年時候播出這部片子,就是2010年1月9號,必須趕這個時間,過了這個時間的話對不上號了。

  主持人:由於張愛萍將軍特殊的軍人身份以及職業的特殊性,在收集資料上會不會面臨困難?

  李鷹:過去他當兵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場遺址這個可以公開。唯獨是建國之後經歷的這段,因為他是負責國防尖端技術研製的,這些東西過去都是屬於絕密的東西,保密非常嚴格的。為什麼説張勝這本書給我們的作用非常大?他前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比如原始檔案的調查,能把同樣相關的內容收集在一起,這樣的話我們就省了一些查閱資料的過程。而且他的身份跟我們不太一樣,原來在高層總參作戰部門,所以他查閱東西有一定的便利條件。從我們的角度來講,他寫書,變成文字,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個實景,這個畫面當中怎麼去展示可能就更敏感一些。

  主持人:剛才我們聽了張勝先生介紹張愛萍將軍經歷的時候,有一些東西,比如説當年為什麼離開海軍,在文革中的一些經歷,其實還是比較敏感的,咱們的紀錄片中會不會涉及到這些東西?

  李鷹:都會涉及。像第二集就是海軍的問題,組建一支海軍。我們會涉及他在接受這個命令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態。他一開始剛到海軍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知道叫土八路,就是陸戰部隊,陸戰部隊都是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多少部隊,過去我們接受的都是這種觀念。在大陸戰爭進入到尾期的時候,組建海軍的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已經打到大陸的沿海地區了,沒有海軍的話,沿海地區作戰就很難進行。所以當時組建海軍是在一種戰爭狀態下,建它就要用,不是説現在要幹什麼事兒,打個報告,領導批完了,組織一個籌備委員會,大家一步一步把東西找齊了再去幹這件事兒,再做計劃,不是這樣。它是逼著你,會與不會馬上都要幹。就像剛才張勝講的,為什麼要兩條腿走路?共産黨的陸軍軍人勇敢不怕死,他有他的信仰和信念,但是他們不懂技術;而國民黨海軍都是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美國海軍學院畢業的,是學院派的,他們有技術。這兩方面怎麼能結合起來?這就是他的書當中的矛盾點和衝突。為什麼要講原海軍的元素,就是我們在同一個目標下能把兩種意識形態下培養出來的軍人結合在一起,在一個國家的大信念下,在一個民族的大信念下,怎麼共同為保衛這個國家作戰?把這個東西都牽扯到其中有很多的亮點。

  主持人:我們也很期待這部紀錄片。

  張勝:這個電視片可不是改編我這本書,別弄錯了。我這本書用的所有資料全都是真實的,原話,還有歷史的文件,都是真實的。但我這本書不是一本黨史的書,也不是一本政治上的書,雖然很多讀者看了以後喜歡索引這個講的是誰、那個講的是誰,這個事件是怎麼回事兒。我這本書不是講歷史的書,是講人的命運和人生信仰,他走過的人生歷程,是講這樣一本書。所以每個人不一樣的,我自己的想法是寫這樣一本書,不是反映黨史和歷史事件。

  主持人:張勝先生您對央視拍《夢懷青萍—記上將張愛萍》有什麼建議?

  張勝:別根據我這個書改編,這個是非常難的。

  李鷹:50多萬字我怎麼改編?

  張勝:我跟他講説自己幹。我這個寫法上是這樣的,其實也是一種電視劇的寫法,就是一個一個場景的疊加,有兩條線:一個是過去我父親的回憶,是黑白片;另外一個是我的經歷,我到現地去考察以及和人物的對話,這是彩色的,兩個東西的疊加。中間的勾畫很少,我的寫法是跳躍很大,讓讀者自己去串起來,而且盡可能減少描寫。我在寫以前也看了很多傳記,如果完全是歷史很枯燥,因為任何人的回憶都是粗線條的,不可能很細,它距離文學所要求的細節描寫都會差得很遠。所以很多傳記作者就加上了很多人為的東西來形容,這樣就失真了,因為你並沒有看見。所以我採取的是兩層疊加的東西,歷史人物介紹一定是他的原話;我自己看到的、我到現地去看到的,那是我真實的一種反映,這樣兩個疊加在一起來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這個事情的因由來源是這樣的。我自己搞了這樣一種體例,我覺得只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使這本書既真實,同時也有一定的可讀性。

  這和電視的拍法不一樣,電視怎麼弄我沒想法,這是他的專長。我的書裏沒有用照片,沒用照片是兩個原因:我的書裏面沒有父親和任何一個領導人的照片,因為我覺得張愛萍就是張愛萍,不需要別人去包裝。他就是他自己,不需要人們包裝;第二,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個文藝作品,一本書好,好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讓讀者能夠去想象,發揮他的想象,我只是把你的感情煽動起來,你自己去想,你會想得很美,想得非常好。比如這本書裏講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什麼樣,個子高高的、瘦瘦的,帶有點書卷氣,眼睛裏總是有點憂鬱,這是我想象出來的。我也讓讀者們一定有個想象的空間,不要定格,一定格就完了。

  李鷹:電視劇也是一樣,要不然就覺得很枯燥。

責編:王騰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