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據俄羅斯《一週論據》週刊5月14日報道,近年來俄中兩國間的軍火貿易額大幅減少,引起俄軍政各界和有關專家的極大關注。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主任康斯坦丁-馬基延科對此進行了分析,指出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是中國國防科研和生産能力的不斷增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給,還通過“克隆”俄制武器成為其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俄軍事工業已擺脫蘇聯解體後的災難困境,對中國的訂單依賴越來越少。
中國最多也只是俄武器的第四大購買國
中俄兩國軍火貿易額銳減的第一個信號,是中國放棄根據許可協議在國內組裝數百套蘇-27SK殲擊機的合同。1998-2004年,中方從俄羅斯購買了上百套配件,從而實現“中國版蘇-27SK”J-11戰鬥機的系列生産。但是現在,中國已把目標放在了自主研發該型戰機的“克隆”産品上。例如J-11B殲擊機系列,其中顯然應用了國産發動機和雷達系統。
俄向中國出口第二批蘇-30MK2殲擊機的希望也沒有實現。按照預期,中國在2004年獲得首批可以裝備一個團的24架戰機後,還應購買第二批同樣數量的蘇-30MK2。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情況好像不一定會發生。此外,中國還在2005年與俄簽訂了購買34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和4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但是一年後,由於負責生産這些軍用飛機的塔什幹飛機製造廠的原因,合同履行出現問題。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