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疆某步兵師裝備新型坦克 升格為機械化步兵師

 

CCTV.com  2009年03月25日 12: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戈壁灘上,風沙肆虐。一位瘦弱的中年男子與一個健壯的小夥子,站在某新型坦克旁邊,一邊比劃一邊探討著……

  看著這一幕,誰也想不到,他們身份如此“懸殊”:一位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首席兵器研發專家、博士生導師馮益柏,一個是新疆軍區某師修理分隊的四級士官黃長城。

  “當兵10多年,做夢都不敢想能和首席兵器研發專家一起幹工作。”黃長城自豪地對記者説。

  這兩隻原本相隔千里的“手”之所以能握在一起,是由於新疆軍區某師依託社會資源實施新裝備保障的軍民合作機制。

  幾年前,這個師由步兵師改制換裝為機械化師,一夜之間,一大批新型坦克和輪式裝甲車列裝部隊。裝備更新了,與之相匹配的裝備保障人才卻極度匱乏。

  怎麼辦?引進人才。

  但該師駐守崑崙山下,毗鄰塔克拉瑪幹沙漠,駐地環境艱苦。想吸引高新人才,難!

  送出去學。可一些官兵學歷層次低,新裝備技術含量高,短時間培養很難馬上見成效。

  一時間,大家一籌莫展。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該師黨委更新觀念,找到一條解決新裝備保障難題的新途徑:依託社會大資源,走寓軍於民的新裝備保障之路。

  2008年2月,該師得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某廠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裝備研發中需要貼近未來戰場的試驗平臺。回憶當時的心情,師長吳亞非説:“那感覺就像‘窮光蛋’找到了‘金元寶’。”

  師裏專門派人“飛”到該廠,希望建立人才共育協議,廠家卻以生産任務重,回絕了洽談。過了1個月,他們又派人到該廠登門求藝,卻再次吃了“閉門羹”。該師沒有放棄,他們組織人員詳細擬制“在新疆建立武器試驗平臺”可行性報告,再次前往工廠,欲協商人才共育協議。他們求賢再三的熱情,最終打動了廠方領導。

  2008年9月,工廠在這個師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絡點”,同時,雙方簽訂的人才共育協議也正式生效。為吸引工廠專家為部隊指點迷津,這個師除為廠家提供兵器校射平臺外,還為專家給予一定的津貼和補助,並按成果貢獻大小實施獎勵。工廠則根據協議在3年內,為部隊革新或研發7項科研成果,每年選派技術人員到部隊開展人才培訓、裝備聯合檢修、技術聯合攻關。

  某型坦克空氣濾清器清洗難,是部隊一直沒有解決的難題。去年年底,這個師邀請工廠首席兵器研發專家、博士生導師馮益柏等科研人員,來部隊破解難題。在專家的指點下,不到半個月,該師官兵就研發改良出一台離心式空濾清洗柵,解決了問題。

  據裝備部部長張振峰介紹,截至目前,該師新裝備70多個訓保難題得到破解,100多名修理專業官兵經工廠代培,成為裝備保障骨幹。

責編:李永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