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鄒偉)公安部9日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打擊假幣犯罪“09行動”階段成果。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假幣犯罪呈現出犯罪態勢由東中部重點地區沿交通幹線向全國輻射、犯罪嫌疑人呈職業化傾向等五個特點。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張濤在會上詳細介紹了這五個特點。
犯罪態勢由東中部重點地區沿交通幹線向全國呈輻射狀態。基於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獨特的人文地緣環境,多年來假幣犯罪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區域格局,即以廣東為偽造源頭,以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為加工及集散地,以人口流動性大、現金使用量多的省會及經濟中心城市為周轉地,向周邊、中西部地區及廣大農、牧、山、少、邊區蔓延擴散。
犯罪嫌疑人呈職業化傾向,並多以家族、老鄉為紐帶,結成團夥作案,形成人員相對固定、分工負責的“産業鏈”,一般由家族中的主犯從廣東、河南等地購入大量假幣在內部分配,然後對外出售或者三五成群前往全國各地使用。
假幣的種類以大面額百元假幣為主,同時,小面額假幣、假硬幣也開始增多。據統計,2005年以來全國收繳的假幣總量中,小面額假幣收繳張數及總面額的佔比分別增長了6倍和4倍。
假幣的使用以調包、找零為主要方式,地域多選擇城鄉接合部,部位多為集貿市場。
呈現與毒品、色情、假發票、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交織的傾向。如各地屢有發生的“花邊假幣”詐騙案,不法分子在出售假幣時,用涂了花邊的白紙冒充“假幣”,欺騙購買假幣的人。這些案件中的所謂“受騙人”明知自己購買假幣係違法甚至犯罪,因此不敢報案。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