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農民賣掉家裏唯一一頭牛準備治病,誰知換回來的竟是假幣;街頭賣報紙的大爺收攤時,為數不多的幾張百元大鈔竟是假的;的哥開了一天的車,收工時才發現“收穫”了好幾張假鈔;就連最為信任的ATM機,吐出來的也是假幣……
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一不留神,手上的錢卻成了不值錢的廢紙。這些以假亂真的廢紙,從哪來?又流到哪去?
近日,汕尾陸豐市、揭陽市惠來縣、汕頭市潮南區、廣州市白雲區被確定為廣東第一批假幣犯罪重點地區進行為期半年的綜合整治。粵東反假幣所面臨的艱巨任務不言自明。
假幣村的黑色歲月
提起假幣,有人馬上會想到陸豐湖東鎮的華美村。5700多人的華美村自1998年以來,因制販假幣而被捕判刑的就有49人,其中2人被槍決。
由單一的海上販運入境發展到自製自販,産、供、銷“一條龍”,從極個別的犯罪分子參與發展到分工合作的家庭式作坊,華美村曾是粵東地區假幣犯罪的一個典型村落代表。
活絡人物充當假幣制售網絡中的組織頭目與仲介角色,負責接貨、出貨、召集人員加工和進行“技術指導”;他們的訂貨老闆是神秘的村外人,幾乎很少公開露面;一張張“製作精良”的假鈔,部分工序非常簡單,一些文盲半文盲的家庭婦女、老人甚至小孩就可以完成。
在粵東地區的村落裏,散落著不少來料加工手工藝品的家庭小作坊,祖祖輩輩的人靠勤勞的雙手掙錢補貼家用,蓋起洋樓、買了小車。而他們當中,有的小作坊悄悄地接過半成品假鈔,加金屬線、蓋人頭像水印、熨平——完成這套二次加工工序,通常需要全家老小一起上陣。
隨著假幣“訂貨”的增加,甚至出現了幾家聯合起來的“集團軍”:堂兄一家負責進貨,搬運,堂弟一家負責“主戰場”的加工,最後託付給表叔聯絡外賣,在他們看來,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為了提高加工的數量,有些家長甚至會把尚在讀書的孩子也叫來幫忙,甚至乾脆讓孩子輟學。
很多人以為做假幣可以賺很多錢,事實上,這個“活兒”不僅談不上“利潤豐厚”,甚至還有些“苛刻”。記者在揭陽、汕尾等地採訪了解到,一戶人家一天一夜不停加工假幣,頂多也就掙個兩三百塊錢,而且不可能長期都有這樣的訂單,有時候一個月都等不到一次。
“很多群眾都不知道二次加工假幣是犯罪,以為一天能夠加工賺一兩百塊錢,是一種謀生手段,實際上,這也是偽造貨幣罪的一種,起刑點是很高的。”省公安廳經偵局局長徐文海對記者説。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