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東"假幣村"10年判刑49人 讓孩子輟學造假幣

 

CCTV.com  2009年07月27日 10: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南方日報   

  樸實的農民賣掉家裏唯一一頭牛準備治病,誰知換回來的竟是假幣;街頭賣報紙的大爺收攤時,為數不多的幾張百元大鈔竟是假的;的哥開了一天的車,收工時才發現“收穫”了好幾張假鈔;就連最為信任的ATM機,吐出來的也是假幣……

  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一不留神,手上的錢卻成了不值錢的廢紙。這些以假亂真的廢紙,從哪來?又流到哪去?

  近日,汕尾陸豐市、揭陽市惠來縣、汕頭市潮南區、廣州市白雲區被確定為廣東第一批假幣犯罪重點地區進行為期半年的綜合整治。粵東反假幣所面臨的艱巨任務不言自明。

  假幣村的黑色歲月

  提起假幣,有人馬上會想到陸豐湖東鎮的華美村。5700多人的華美村自1998年以來,因制販假幣而被捕判刑的就有49人,其中2人被槍決。

  由單一的海上販運入境發展到自製自販,産、供、銷“一條龍”,從極個別的犯罪分子參與發展到分工合作的家庭式作坊,華美村曾是粵東地區假幣犯罪的一個典型村落代表。

  活絡人物充當假幣制售網絡中的組織頭目與仲介角色,負責接貨、出貨、召集人員加工和進行“技術指導”;他們的訂貨老闆是神秘的村外人,幾乎很少公開露面;一張張“製作精良”的假鈔,部分工序非常簡單,一些文盲半文盲的家庭婦女、老人甚至小孩就可以完成。

  在粵東地區的村落裏,散落著不少來料加工手工藝品的家庭小作坊,祖祖輩輩的人靠勤勞的雙手掙錢補貼家用,蓋起洋樓、買了小車。而他們當中,有的小作坊悄悄地接過半成品假鈔,加金屬線、蓋人頭像水印、熨平———完成這套二次加工工序,通常需要全家老小一起上陣。

  隨著假幣“訂貨”的增加,甚至出現了幾家聯合起來的“集團軍”:堂兄一家負責進貨,搬運,堂弟一家負責“主戰場”的加工,最後託付給表叔聯絡外賣,在他們看來,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為了提高加工的數量,有些家長甚至會把尚在讀書的孩子也叫來幫忙,甚至乾脆讓孩子輟學。

  很多人以為做假幣可以賺很多錢,事實上,這個“活兒”不僅談不上“利潤豐厚”,甚至還有些“苛刻”。記者在揭陽、汕尾等地採訪了解到,一戶人家一天一夜不停加工假幣,頂多也就掙個兩三百塊錢,而且不可能長期都有這樣的訂單,有時候一個月都等不到一次。

  “很多群眾都不知道二次加工假幣是犯罪,以為一天能夠加工賺一兩百塊錢,是一種謀生手段,實際上,這也是偽造貨幣罪的一種,起刑點是很高的。”省公安廳經偵局局長徐文海對記者説。

  抹不去的灰色童年

  印製、加工假幣不是一條快速致富的道路,相反,還要冒很大的風險。

  在陸豐華美村一戶普通的農家裏,78歲的卓媽媽還常常被夢魘驚醒,一想起噩夢一般的過去,老人家就禁不住老淚縱橫,自言自語地念叨:“都散了,散光光的,老大沒了,老三也沒了……”

  卓媽媽的3個兒子均因造假幣被捕,大兒子和三兒子被判死刑,二兒子被判死緩,家裏一下子少了三個青壯年勞力,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連小孩讀書的錢都湊不齊。如今,家裏老的老,小的小,老人的女兒帶著稍大一點的孩子在外面打工,寄回家裏的錢剛夠家裏幾口人的基本生活開銷。

  當年這個因假幣而聞名的華美村,如今已被列為廣東省勞教系統的幫扶點。這個村莊正在借助時間一點一點沖淡曾經的污跡。

  最讓人揪心的是孩子。記者在汕尾、揭陽等地方採訪時發現,一些家庭父母鋃鐺入獄,剩下年幼的孩子,或與老人為伴,或孤零零兄妹幾人,早早就輟學打工。而家庭出事之後,這些孩子多半變得沉默寡言、自卑感極強,不願與外界打交道,在這種環境下,心理極易畸形。

  不久前,揭陽警方在惠來縣搗毀一家庭作坊制假窩點,抓獲的嫌疑人中有一名17歲的少年,剛剛參加完中考。“這樣的場景我是很不願意看到的,每次我的心情都十分矛盾,恨他們,又同情他們。”説這句話的時候,揭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陳盧榮將嘴裏的煙狠狠吸了一口。

  粵東打擊造假窩點

  對假幣犯罪來一場聲勢浩大的“殲滅戰”!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假幣犯罪問題高度關注。身處反假幣的主戰場,廣東警方更是加大警力、經費、裝備投入力度,實施多警種聯合作戰,嚴打假幣犯罪。

  記者在粵東採訪的時候,揭陽警方剛剛印製完成上萬份《追逃通告》,準備張貼到轄區各個村落尤其是惠來等重點地區。據悉,這是揭陽建市以來首次採取如此大規模的懸賞通告,共追逃21名涉嫌假幣犯罪在逃人員,警方還呼籲廣大群眾積極提供線索,對在9月15日前提供線索直接抓獲的,獎勵兩萬元。

  打擊假幣犯罪需要發揮廣大群眾的力量。根據省政府《廣東省舉報假幣犯罪獎勵辦法》,舉報並協助公安機關搗毀印製假幣窩點的,最高獎勵20萬元;舉報並協助公安機關偵辦出售、購買、運輸、持有、使用、走私假幣、變造貨幣案件的,最高獎勵15萬元;舉報並協助公安機關抓獲重大假幣案件的在逃主要犯罪嫌疑人的,獎勵5千元至2萬元。

  廣東警方打擊假幣犯罪的強大攻勢讓不少犯罪分子聞風喪膽。在粵東,甚至有犯罪分子悄悄將假幣扔到湖裏;有的家屬規勸自己的親人投案自首。在過去,這些情況幾乎很少出現。如今年4月10日,被揭陽警方抓獲的惠來籍制販假幣犯罪嫌疑人阿明的妻子阿嬌,主動將未被警方掌握的213萬元假幣上繳給公安機關。阿嬌説,丈夫已經犯了錯,自己再不識字、再不懂法,也不能一錯再錯了。

  “販賣假幣”成新戰場

  假幣犯罪的手段時時都在更新,就像最早時從走私假幣入境發展到後來的自製自販,直至如今産、供、銷“一條龍”。一些重點地區的假幣犯罪“鏈條”也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如陸豐地區,由過去的“加工鏈”發展到“銷售鏈”,這一點可從汕尾警方上半年破獲的假幣案件類型比例看出:陸豐端掉了一個假幣二次加工窩點,這是今年汕尾破獲的唯一一宗偽造貨幣案件,為歷年最少;而其他11宗案件都是出售、購買、運輸假幣案。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汕尾警方加大打擊制假幣犯罪力度、極大地壓縮了制假幣生存空間有關,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加工窩點向周邊及省外轉移、而將假幣運到陸豐一帶來中轉銷售的新情況。

  “從破案難度看,偽造貨幣有固定地點,有機器設備、印刷紙張、技術人員等必要條件,偵查線索途徑較多,而運銷假幣的隱蔽性、流動性、跨區域性較強,撒網難度大。”汕尾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曾少庭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洪奕宜通訊員曾祥龍)

  量刑難

  制販者屢教不改 重復犯案增多

  公安機關嚴打假幣犯罪所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遭遇法律量刑的難題。儘管法律明文規定,制販假幣是嚴重刑事犯罪,最高可判處死刑,但2007年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慎用死刑之後,假幣犯罪判死、重判的案例明顯減少。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以汕尾為例,1999至2004年,因偽造假幣被判死刑的有39人,而2004年至2009年5年間,判處死刑的只有一宗。

  “我們這幾年抓獲的疑犯中,不是有前科,就是以前的漏網之魚,不少還是累犯。”省公安廳經偵局副局長錢波告訴記者,曾抓了一名嫌疑犯,審訊後才發現,其本人竟然身負4宗假幣案件!“如果犯罪成本遠低於犯罪所獲的利潤,那法律對犯罪分子究竟有多大的威懾力?這就值得思考了。”

  相關鏈結:

責編:程瑩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