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法治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攝像頭執法”難治飆車黨

 

CCTV.com  2009年05月21日 10: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漫畫:杭州富家子弟市區飆車釀慘劇 中新社發 山西翟海軍 制

  何耀偉 作者文集

  近日,杭州飆車撞人案引發了網民高度關注。據了解,肇事者此前有過3次超速行為,而且事發當晚與肇事者同行的一輛車,從去年9月至今年5月,共有13條違章記錄,均未曾被處理過。

  一位老司機指出,肇事者的駕駛證之所以沒有被吊銷,是因為現在抓超速基本上是靠非現場執法,即司機們熟悉的攝像頭抓拍,經交管部門確認後再將處罰通知書郵寄給違法者。違法者若不主動前去接受處罰,則會在車輛年審時被算“總賬”。非現場執法本質上是對違法違章車輛的依法處理,而非對車輛駕駛者的執法。最讓司機害怕的“12分制度”,除非因一次嚴重違法而被吊銷駕駛證,否則非現場執法很容易讓人以找人“頂分”的招數輕鬆化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科技手段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這一方面提高了交通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交通違法違章行為多發的現狀下,這對於緩解交警人手緊張,克服執法中的人為因素,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過於依賴非現場執法的技術手段,也留下了違法違章行為糾正不及時、不到位的問題,並由此埋下許多安全隱患。就以飆車事件涉及的這兩輛車而言,按照有關規定,在城市道路超速20%的,罰款200元並處記3分處罰,超速50%的,罰款1000元並記6分,同時吊銷駕照。如果交警在現場執法中發現了這兩輛車,飆車者當然會被嚴厲處罰,不可能給予他們繼續逍遙的機會。可惜的是,現在路上執勤的交警大為減少,現場執法及時有效制止交通違法違章行為的效果大為削弱。交通法規的嚴肅性也因處罰的滯後以及有空子可鑽,讓一些人變得肆無忌憚,一錯再錯。

  依靠新技術、新手段加強交通管理是大勢所趨,但依靠不等於迷信。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合理的要求都需要我們在依靠技術手段的時候,客觀理智地認識到技術手段的局限性和漏洞,並通過其他方式人為地為其堵漏糾偏,最終確保執法效果達到最佳狀態。俗話説,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那種認為有了新技術手段就可以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一切交給新設備的想法是天真的,有時還會是有害的。非現場執法推廣伊始,交管部門因減輕了出警壓力而如釋重負,上路司機也為交警現場亂罰款現象減少而欣喜不已。但杭州飆車撞人案用帶血的事實告訴人們,事情遠不像我們善良的期待一樣。

  筆者建議,在事故多發路段,必要的警力配置和現場執法還是需要的,而非現場執法節省的警力客觀上也為更科學地配置現場執法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對於如嚴重超速、威脅公共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要突破車輛年檢時才“算賬”的常規,及時發現立即處罰,而且要對違法違章的駕駛員進行必要的甄別確認,避免因其找人頂替而放過真正的違法違章者。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