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日誌中國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曹操墓究竟在何處 傳説神乎其神(圖)

 

CCTV.com  2009年12月27日 13: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聞午報  

《來龍去脈———歷代皇陵命運大揭秘》講述了中國古代皇陵的奢華和興衰。

  關於曹操陵墓,在歷史上有太多的傳説。特別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曹操在生前並沒有稱帝,在死後被其子孫追封為魏武帝。從這一角度來講,他的陵墓不能稱為皇陵,但曹操的一生所為是中國歷史上許多皇帝所不能望其項背的,我們完全有理由把曹操墓也當做是一座皇陵。

  “七十二疑冢”的傳説神乎其神

  這是一個在《聊齋志異》中叫作“曹操冢”的故事。這個故事説,在鄴城外有一條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邊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時有人到河裏洗澡消暑,忽然從水裏傳來敲擊刀斧的聲音,下水的人就斷為兩截浮上水面;後來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結果和第一個人一樣遭到腰斬。這種現象在百姓中流傳,引起百姓驚恐奇怪。當地的地方官聽説了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斷河流,讓水流枯竭。於是人們發現岩崖之下有個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個轉輪,輪上安裝著鋒刃如霜的利刃。人們拆除了轉輪進入洞穴,發現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體是漢朝的篆書。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得知原來這就是曹操的墓穴。於是人們打開曹操的棺材,拋散曹操的骨骸,把給他陪葬的金銀珠寶全都拿走了。

  作者蒲松齡最後總結説:“‘盡掘七十二個假墓,肯定有一個墓裏葬著曹操的屍體,可怎麼知道曹操的屍體竟然在七十二個墓之內呢?’曹操奸詐啊!然而千餘年後腐朽的骨頭不保,使這些詐術又有什麼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

  小説家之言雖然近於荒誕,但曹操生性多疑卻是史實。有一個傳説這樣説道,曹操為了防止後人挖掘他的墳墓,在生前就做了週密的安排,等到出殯的那一天,鄴城內所有的城門同時打開,72具棺木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抬出,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於是,後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墳,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來歷,而這些傳説都是那個叫羅貫中的在《三國演義》中捏造出來的。倘若要相信這樣的鬼話,那真是太小看曹操了。

  這是另一個傳説,據説,在曹操設置“七十二疑冢”的幾十年後,司馬氏篡奪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對曹操有宿怨的大臣們聯合起來,四處尋找曹操的真墳,想把他的屍體找出來打碎掉,以謝天下。可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沒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屍體,最後萬般無奈之下,這些人發佈公告稱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墳墓,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職。

  佈告貼出去一個多月,仍沒有人來應召。就在這些人幾乎喪失信心時,一個白髮老頭揭了榜文來到京城洛陽,説自己有辦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員們一聽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著老頭沿京城不遠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頭左看右看,終於在一個地方停下來,指著一處土丘説,就在這裡。

  士兵們開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屍體。老頭所指的地方位於洛陽以西,是從堤旁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們進入墓室,將金銀財寶一掃而空;又把曹操的屍體搬出,剁成碎塊,甩入河中喂了烏龜。最後,官員們吩咐請出白頭老人,準備給他官做,可是老頭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樣無影無蹤。

  官員們後來經過多方打探,才知道老頭之所以曉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為他是黃巾起義張角三兄弟的後人。

  曹操是以鎮壓黃巾起義發的家,當年,張角在廣宗病死,黃巾起義失敗。參加黃巾起義的將領們,為了保護自己領袖的屍骨,在鄰近的縣埋了許多假墓碑,欺騙官軍。官兵們找遍了方圓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幾十座立有“大賢良師”的張角墳,也沒有找到張角的屍體。

  只有曹操不肯善罷甘休,他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從叛徒的口中得知了張角真墓的秘密。於是,親自帶領兵馬開赴張角的老家巨鹿郡內,在老漳河邊鑿穴探墓,終於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張角的墓室。他吩咐把張角的腦袋割下來,帶著人頭回京城報功。曹操由此深受啟發。他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參與修墓的人全部殺掉,想躲過後人的懲罰。可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張角兄弟的後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詭計,為自己的祖宗報了仇。

  首倡薄葬,兩處墓地,撲朔難辨

  毋庸置疑,曹操的節儉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氣的。

  曹操在其死前兩年就下過一道命令,命人為他在西門豹祠西邊高原上的貧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並特別囑咐説,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墳頭,也不要做什麼記號。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後人猜測,所謂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門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但是,仍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對曹操的遺囑進行了歪曲,《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説,曹操在臨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讓後人知道自己的遺體葬在什麼地方,生怕有人去發掘。

  也正是他的信口胡言,使後人對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個就是西門豹祠西原上,號稱高陵;第二個則是彰德府講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如今,誰也不知道曹操墓到底在哪,我們先看第一個位置,西門豹祠附近。

  西門豹是個偉大的治理專家,他用了兩年時間就把鄴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因為他給鄴城一帶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所以今天臨漳一帶,也包括今天的安陽市一帶,有許多西門豹祠。那麼,按照第一種説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門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座西門豹祠?至今還無人知曉,因為那是一座沒有任何記號也沒有墳頭的陵墓,想要找到它比登天還難。

  但是,疑問也就在這裡。後人無法找到的地方難道時人就能找到嗎?他的兒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時候難道不會留下點記號以便將來祭奠?如果曹丕真的不留任何記號,那簡直不符合中國的倫理綱常,更不近人情。

  曹操真是英明至極,將自己死後的歸宿化成一道謎題,等待著後人來解。按照羅貫中的答案,曹操在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置了“七十二疑冢”。

  而在今天臨漳縣三台村以西八里處,確實有個地方叫講武城,有人認為那可能就是羅貫中所説的彰德府講武城。從那裏向西一直到磁縣,也就是今天安陽市北郊的豐樂鎮一帶,的確有許多像小山頭那樣的大土堆,當地有人叫它們“曹操墳”。這些可能就是傳説中所謂的“七十二疑冢”。

  傳説永遠是老百姓的最愛,早在清朝同治年間,對“七十二疑冢”的傳説就已經成型了。

  據説,彰德府附近有一個叫朱伢兒的少年在講武城東南的彭村打柴。彭村,古時候這裡曾是一個人工湖泊,曹操將其命名為玄武池,專門在這裡操練水兵。後來因長年不疏浚,加上中原一帶連年乾旱,池水枯竭,玄武池便漸漸淤塞,長滿蘆葦,變為陸地。

  這個叫朱伢兒的少年在打柴時見到在一人多高的蒿草叢中有一座大冢,大冢墓磚已顯露,墓前倒臥一塊石碑。由於他不識字,就回到村子找來一位識字的。識字的人在他的帶領下來到大冢旁,將石碑上的字一讀,才知道這是魏武帝曹操的陵墓。於是村人立即將這件事報告到磁州縣衙門。

  縣令得知後,馬上坐轎趕到彭村,可是再撥開蒿草叢看,那座大冢竟無影無蹤,連石碑也找不到了。縣令十分生氣想打朱伢兒的屁股,但這少年卻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樣,從此再無消息。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