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日誌中國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毛主席與中共中央為何決定定都北京

 

CCTV.com  2009年11月20日 09:0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特別策劃:

  “整整三十年了!”毛澤東感慨萬千當年是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如今重返舊都,再整河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是變化萬千!毛澤東對北京信心十足:“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於是,毛澤東帶著他的班子“進京趕考”了。他説:決不當李自成,要“考個好成績”。他的願望實現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北京雄風依然,穩如磐石!

  北京,中國歷史的落腳點和歸宿。

  北京,是華夏文化的北端地帶,“一墻之外,逼近大虜”,它背靠南部廣闊的漢文化區域,北視北狄,西拒西戎,東抗東夷。

  北京,是華夏文明的出擊站,從這裡,中華文明走向全國;北京,又是華夏文明的凝聚場,全國各地的精英文化匯聚於此,在此碰撞、融匯。

  北京有北京的優勢。歷朝都有自己的北京優勢論。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都是依據了各自的北京優勢説。

  金人認定,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環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有人講它是中國的"龍眼"所在。它面平陸,負重山,南通江淮,北連溯漠,可稱得上是“財貨駢集,天險地利”,實為汴(開封)、洛(洛陽)、關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帶)皆不及也。

  元代在遼金的基礎上建立大都,這是蒙古貴族認識到北京位於東西地勢的交匯點上,又君臨南方,進可以扼控全國(事實也是如此,從北京南進的軍事、政治行動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鐵騎的南下,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凱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託故地漠北,捲起首飾,騎上馬,一溜煙就會遁入故地,這是以地利人和的建都原則為依據的。

  明代建都北京,在老北京人的傳説中是件有神秘色彩的事,徐達在劉伯溫的授意下以射箭定都的傳説,仿佛説明北京之成為首都是很偶然的。其實,明代遷都北京,有極為充分的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個人情感的原因。它是中國文明從西向東遷移變動的結果。明開國定都南京,賴以推動全國,是符合明代人定都原則的,但蒙古勢力返回並峙持于漠北,隨時可以捲土重來,如不全力守衛邊疆,可能出現北宋第二。北京的地緣位置屬交通要衝,佔住北京,就挾制了西北到東北、北方到南方的四條關口(這是四條生命線),北京城外有太行山、軍都山、燕山,地勢高峻,明代人認為“以燕京而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形勝甲天下,層山帶河,有金湯之固,誠萬古帝王之都”。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於彈壓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懷和眼光,也是出於退可出關的戰略考慮。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的遠見卓識者,認為要“以圖進取”,必遷北京。皇太極的遷都北京是要佔據這個關口從而統一全國,"以建萬年不拔之業"。1644年8月20日開始,清朝大遷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三百多年以後,當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時候,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同志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決定把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相關鏈結: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