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奇士陳亮曾説:“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眾,眾弱而復強,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算計見效,光乎周宣。此雖天命,抑亦人謀乎!何則?有一定之略,然後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倉促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倖成也。”(《陳亮集》卷五,《酌古論一》)而獻策定此“一定之略”者,正是謀士鄧禹。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少年時曾受業于長安的太學,與劉秀相識,遂結為莫逆之交。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秀奉命平定河北時,他從南陽趕赴河北追隨劉秀,提出了“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其後不斷為劉秀舉薦人才,如薦寇恂為河內太守,認為“昔高祖任蕭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追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眾之才,非此子莫可屬也”(《後漢書》卷十六,《鄧禹傳》)。又隨劉秀鎮壓了銅馬等農民起義軍,消滅王朗等割據勢力,並乘赤眉與劉玄火並之機,率軍西征,奪取河東,乘勝由河東入關中,幫助劉秀取得戰略主動。其智謀超人,氣度恢宏,深明以弱勝強、以柔勝剛之道,“知所以驕而怠人之術”,成為東漢開國名臣。
宋代軍事理論家何去非曾將鄧禹視為劉秀成就帝業的關鍵人物,比之為西漢的蕭何:“昔者漢光武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得鄧禹于徒步之中,恃之以為蕭何者,其言足以就大計,其智足以定大業,且非群臣之等夷也。遂以西方之事委之,而禹亦能勝所屬,所向就功。”(《何博士備論 鄧禹論》)陳亮也説其“起身徒步,仗策軍門,一見光武,遂論霸王大略,陳天下之計,此其胸中有過人者矣。連兵西討,所當者破,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威聲響震,敵人破膽。”(《陳亮集》卷六,《酌古論二》)
鄧禹《圖天下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所籌劃的戰略方針為劉秀理清了如何在亂世和身處弱勢的情況下奪取天下的思路,為劉秀的最後勝利制定了長遠計劃和明確的努力方向。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