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4日電(記者陸文軍)高能耗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耗能總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由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導致能源利用率低下,單位GDP能耗是美國的3倍多,更是日本的9倍多。
正在此間召開的“中日工廠節能技術論壇”上,日本專家指出,中國節能降耗必須從工業入手,降低工業用能的比例,提高工業用能的效率,引進先進的節能管理方式,才有可能完成“十一五”降耗指標。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副所長岩田泰指出,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進一步提高的制約因素。首先要調整用能結構,才能實現降耗。尤其是要從工業用能入手,利用有效管理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上海為例,上海2005年最大用電負荷為1668萬千瓦,而今年是1954萬千瓦,上海本地只能提供1300萬千瓦,有600萬千瓦需要江蘇、浙江兩省支援,能源缺口問題突出。
岩田泰認為,上海耗能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上海供電量的70%用於工業,而在日本,這個數值是40%,上海主要的800多家企業已佔全市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近80%,上海的工業用電節能事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日本國立大學法人、九州大學助教授赤司泰義則指出,日本節能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首先是法制保障,從1979年制定節能法以來,已經過四次修改,涵蓋的領域和範圍日趨完善,可從各方面規範節能的具體實施。
此外,赤司泰義認為,中國必須借鑒世界的先進節能理念與技術,例如引進ESCO概念。ESCO是英文Energy Service Company的簡稱,可稱之為能源服務公司。中國在引進ESCO概念的時候,將其改名為EMC(合同能源管理)。即專業能源服務機構接受客戶委託,通過與客戶簽訂能源服務合同實施節能項目,為客戶提供節能改善必需的設備、技術、資金等一條龍服務完成合同,再通過節能省下的費用收回全部投入和利潤。
據介紹,這種模式就是日本工業節能最大的秘訣。原本是在美國逐步成長髮展起來的,之後在日本作為節能最有效的手段得以普及推廣,其最大的優點是企業客戶進行節能改造的所有經費都來自於改造後能源經費的削減。這樣既降低了企業的負擔,又真正節約了能耗,是一種雙贏的模式,企業不用為了節能而增加投入。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