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張建平 蘇萬明)今年前三季度,在密集出臺節能降耗措施的連續作用下,我國單位GDP能耗有望結束上半年“不降反升”的局面,開始“由升轉降”。
權威部門最新初步測算,前三季度,能源消費增速接近或略低於GDP增速,單位GDP能耗將由今年上半年的上升0.8%轉為下降,預計全年單位GDP能耗也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儘管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今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約束性發展目標,但在現有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産業背景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高速增長,部分地區又開始盲目追求GDP增長,高能耗行業和企業再度抬頭。結果,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引起各方關注。
正是由於第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從而拉動整個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從上半年的“不降反升”轉為“由升轉降”。由此不難看出,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的節能降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在第三季度開始充分顯現出來。
節能降耗出現的這種“拐點”式變化,與前三季度整個經濟在宏觀調控下出現的良好趨勢一脈相承。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明確表示,“今年以來,中央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到了第三季度,國民經濟偏快增長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宏觀調控措施已見成效。”
儘管如此,目前我國資源環境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觀。從今年前三季度實際情況看,資源環境壓力仍在繼續加大;要讓第四季度單位GDP能耗有較大幅度下降、從而實現全年GDP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標,仍有很大難度。用李曉超的話説就是,“宏觀調控成效的基礎尚需進一步鞏固。”
環保總局等部門日前公佈的“上半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公報”再次敲響環境污染形勢的警鐘: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近690萬噸,同比增長3.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00多萬噸,同比增長4.2%;在10萬個新上馬項目中,有4成項目在土地徵用、環境評估和審核程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違法違規現象。一些縣級環保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只有三四成。
這份公報顯示,“能源消耗總量持續增長,是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造成單位GDP能耗較高、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的主要原因在於: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緩慢,能耗低的第三産業增速仍慢於工業增速,能源資源價格水平不盡合理,相關法規、政策、標準、管理制度還不完善,節能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滯後,能源浪費比較嚴重等等。這些問題在短短幾個月內也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不要讓好政策變‘軟’甚至走了樣。要讓單位指標真正‘硬起來’,使‘十一五’的約束性指標真正具有約束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吳季松認為,要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綜合措施,使地方政府真正重視能耗和資源消耗指標,為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在談到下半年節能降耗工作時表示,要落實節能、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檢查和考核,制定和完善促進節約資源的財稅、金融、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繼續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大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電價的力度,淘汰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工藝裝備和産品,切實加大節能降耗和環保工作力度。
加快構建節能型産業結構、着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大節能監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節能保障機制、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日前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加強節能工作的六項重要措施。
只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標就有希望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想就不會太遙遠。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