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2日 11:33 來源:
人民政協報消息:2006年高考報考人數超過9500000人次,達到高考報考人數歷史最高。對於大部分的考生和家長來説,如何正確合理地選擇專業則成為選擇理想的大學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一個人最初選擇的專業並不代表他未來的職業,但有針對的、理性地選擇專業確實會為人一生的事業奠定基礎。為此,本刊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請他們講述如何慎重、理智地選擇專業,如何規避熱門專業帶來的就業風險,解析高考熱門專業的發展前景……
選擇篇:審時度勢+興趣愛好+理性看待自身
楊海坤是蘇州大學法學院院長,他參加高考時選擇的是哲學專業,後來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粉碎“四人幫”後,他感到在當時需要政治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及其他具體的法學理論,於是報考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從事法學研究,渴望著能夠為家鄉大學的法學院做出貢獻。他説:“選擇志願是門知識,需要預見未來,考慮對國家、對社會是否有用,是否適合自己的興趣特點等等。一般來説,國家專業的設置都是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毫無興趣盲目選擇專業可能會半途而廢,學無所成。”
楊海坤委員建議專業的選擇需要審時度勢,考慮國家需要。他認為首先要從國家需要的角度把握社會宏觀走勢,判斷社會各行業需求。其次要了解行業特點,分析需求總量。有些行業伸縮性很大,向其他行業滲透也很厲害,因此很難“飽和”。例如法律專業,隨着社會法治化的進程,不僅司法部門,其他各行業對專業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漸增加。相反,其他一些專業性比較強、分界明顯的專業,就總會有飽和的時候。
北京大學醫藥衞生分析中心的彭嘉柔委員高考時並沒有選擇醫藥學專業,更不是學醫的,而是在天津大學精密儀器係分析儀器專業學習,這個專業與藥物學、生物學有些關聯。2002年她到美國布魯克ADI公司考察生物質譜儀後向學校提出申請“蛋白質組學”課題研究,經過論證、推廣、支持後得到1000萬元資助。進入“蛋白質組學”這個邊緣學科領域,對她來説是很大的挑戰,工作壓力相對較大,但她相信隨着科技發展的需要,她能夠為這樣的研究發揮力量,她感到很欣尉。她誠摯地告訴青年人選擇熱門領域後還要有很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光有天分不行,還要能夠深入進去才能做一點事情。”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這一點也得到委員們的普遍認可。興趣是人行為的強大動力,對一件事興趣盎然,就會樂此不疲、創新不斷,對於學習、擇業,乃至事業發展是有極大好處的。誰找到了自己最感興趣的職業,誰就等於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婦聯界委員尉中民從事中醫工作40多年,當年參加高考時選擇專業的想法比較單純,她坦誠地説:“我對西醫開刀手術比較害怕,考慮到中醫也能為病人解除痛苦,我就選擇了中醫,而且當時選擇中醫的人相對西醫來講比較少。我選擇專業的原則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周遠楣委員是信息産業部電信研究院高級顧問,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強調“選擇專業時要考慮自己哪一方面有偏長,往自己所長方面靠近,可能會有很大的貢獻。”是的,興趣可以培養、激活,更要正確引導,培養考生做事有始有終、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職業興趣。其實大部分考生的“職業理想”是十分模糊、不確定的,容易幻想、從眾、受暗示和見異思遷。因此,對考生的職業興趣既不能順其自然,也不要“逼子成龍”、操之過急,應從積極的意義上進行引導。家長喜歡的事業不一定考生喜歡,不一定要“子承父業”;家長的興趣不一定是考生的興趣,不要強迫考生,而應因勢利導;家長的期望值一定要適度。
當然,興趣選擇也不是絕對的,楊海坤委員説:“隨着學習的深入,青年人有可能會改變興趣的方向。青年的可塑性、變化性強,而且有些變化也完全正常。”他特別告誡青年人選擇專業時要有個基本的判斷方向,“有理想有激情可以,但不要忽視現實,好高騖遠也不行。”
委員們一致建議考生要根據自身情況做理性的判斷。楊海坤説:“我在經濟方面的知識欠缺,當時法治建設一片荒蕪,之所以從事法學工作,主要考慮到它更適合我原有的知識框架。”因而,他建議考生要真正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將來自己究竟適合從事研究型工作還是應用型工作,自己究竟是動手能力強,還是思維分析能力強。了解自身實際情況後,要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個大致的規劃。
周遠楣更加尖銳地指出:“學習電子信息類如果實在坐不下來,數學學得不好就別非得學,世界上的技術發展與更新比較快,如果思維方式不適合就不要做出這種選擇。”她認為選擇專業時考生的性格與抱負一定要和專業、職業相吻合,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少受痛苦。要考慮自己的性格是好動還是好靜,能不能抗拒外界誘惑專門搞學問,是否很重視物質上的享受還是更看重精神上的愉悅,如果考生的性格是好動,就很難抗拒外界誘惑專門搞學問。楊海坤則認為,如果考生有毅力,也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制定可以實現的學習計劃並留出能夠承受的學習周期。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未嘗不能實現。
風險篇:熱門專業真的能夠熱下去嗎?
不知道從何時起,許多人開始對大學裏各種各樣的專業予以諸如冷門、熱門之類的劃分,而人們劃分冷熱的直接標準就是每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學校要上名牌,專業要挑熱門”,這是當年考大學的堅定“信條”。就是因為這一信條,卻讓不少學子吃足了苦頭。
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之所以要選擇熱門專業就讀,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當前全國各地大學擴招、大學生就業難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熱門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問題會更好解決些。殊不知,熱冷門專業常常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熱門專業,在就業市場上卻成了少人問津的“大冷門”。而不少報考時的冷門專業畢業生目前在就業市場上反而十分搶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熱門專業對學生帶來的誤導其實也很大。在目前高校招生的體制下,由於熱門專業報考人數多,錄取分數高,高分學生“扎堆”,必然使一些本來可能到大學深造的優秀生名落孫山,不利於高考的公平競爭;同時,熱門專業也助長了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南轅北轍的不良傾向,容易導致專業人才培養的過剩。
楊海坤認為,熱是相對的,經常會發生變化。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之間有矛盾,會向熱門靠攏,但這種靠攏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這需要考生和家長把握好,不要盲目跟風,有些冷門專業經過若干年的變化也會變成熱門。他説:“當然熱也不要害怕,也要敢於競爭,對某學科了解,萬千人跟我競爭,只要我學習能力強,基礎紮實,也不應該退縮,要在競爭中學會取勝。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冷門專業,考生應該冷靜和熱情結合來審視這個問題。”
周遠楣也提及不一定熱門專業就業形勢就好、薪金就高,她説有些尖端技術專業,工作地方、工資水平都不理想,但對國家發展有利,這樣的人才就業率就較高。同時,她提醒,邊遠地區也同樣需要一些冷門專業的開發,對於考生而言也大有用武之地。
選擇專業關係到學生的終身大事,既不可盲目追“熱”,也不能輕易放“冷”。看一個專業的冷與熱,不如審視考生自身對某一專業適合與否。如果對某一個專業,你有興趣,且能勝任,那就應該選擇它。因為再冷的專業,也照樣會有佼佼者。委員們建議在選擇專業時家長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學校也要科學設置專業,讓熱門專業真正起到良性引導作用。
全國高考評卷基本結束 24日左右公佈成績
再論我國高考造就世界最優秀學生
今天早知道:教育部高考諮詢周再拉帷幕
高考作文為何缺乏真情?
中國高考向何處去?
專家談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和近期措施
從高考的兩個制度更新説起
責編:孫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