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分隔60年,兩岸人民從不相往來到全面“三通”,到相互旅遊,回想兩岸近年來的交往,可以説是在曲折中大跨步的前行。隨著兩岸互設辦事處,兩岸的旅遊業也開始邁入“高速”發展階段。現在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邀到大陸展開“和平之旅”。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時隔60年後,實現了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
5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的陳雲林受權宣佈: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同年10月,國家旅遊局局長、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率“大陸赴臺旅遊考察團”以民間身份赴臺實地考察旅遊線路和設施,引起熱烈反響。
2006年4月,《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相對於大陸的不斷努力,當時執政的陳水扁當局卻設置政治障礙,兩岸旅遊實質進程緩慢。
2006年7月,為方便磋商,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同年10月,台灣也相應成立“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兩會雖然都是民間機構。但是卻標誌著台灣方面與大陸協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兩岸旅遊相關事宜的窗口正式開通。
2008年年初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出現轉機。 6月,中斷九年的兩岸海協、海基兩會恢復商談。這次商談的成果之一就是兩會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明確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自7月18日起正式實施,7月4日啟動首發團。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實現正式“三通”。截至2009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累計達60.61萬人次,實現了全年60萬人次的預期目標。大陸游客為台灣帶去了約11.6億美元的直接收益。而在2010年大陸居民赴臺遊人數有望超過75萬人次。
2009年9月,“海旅會”“臺旅會”對外宣佈,將在北京和台北互設辦事處。海旅會副秘書長范貴山和臺行政機構的楊瑞宗擔任代表。按照辦事處的宗旨,主要是開展旅遊諮詢、旅遊宣傳、聯絡協調及處理旅遊糾紛等非贏利性業務,為兩岸民眾旅遊觀光搭建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的溝通平臺。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