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錯峰上下班第一天:錯開了高峰 錯不開煩惱

 

CCTV.com  2010年04月12日 16: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央視網消息(新聞20分):

    從今天開始,北京有81萬人開始實行錯峰上下班。上班時間從8點半統一推遲到9點,下班時間由下午5點半推遲到6點。而學校、醫院、大型商場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等上下班時間則不變。來自北京市交管局的消息,今天北京早高峰車流未見明顯減少。

  另據《北京晚報》消息:從今天(12日,週一)起,北京市為治理交通擁堵再出重拳,大約81萬人正式開始了錯峰上下班的生活。繼成都、重慶、南昌、深圳等國內城市推行錯峰上下班後,北京正式躋身錯峰作息的行列。

  實際上,錯峰上下班對於北京人來説並不陌生,2008年奧運會期間這個做法作為緩解交通壓力的措施首度亮相,之後,2008年10月11日,北京80多家大商場和部分企事業單位成為北京最早實施錯峰上下班制度的單位,2009年6月,市政府發佈方案再次擴大錯峰上下班的範圍,一年多來,一部分北京人已經真實地體驗到了躲開“高峰”後的生活,記者採訪了幾位提前感受“錯峰”的北京人,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錯峰體驗

  “早上不再像打仗了”

  “雖然上班時間只錯後了半小時,但心情與以往大不相同了,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了。”北京住總集團三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袁學進對記者説。住總集團多年來職工上班時間都是早8點,2008年奧運會後市政府規定,企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上班時間可分別定為8:30、9:00、9:30,於是,8點半的上班時間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過去8點鐘上班,早上時間很緊急,7點鐘就要開車從家裏出來,正是最堵車的時候,鬧不好就遲到,路上經常急出一腦門汗,精神壓力挺大的。”而這錯後的半小時,讓袁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早上不再像是打仗了。”由於沒有睡懶覺的習慣,袁先生的作息時間並沒有改變,甚至出門時間也沒變,只不過他改成騎自行車上班了,“反正有時間,早上心情很輕鬆,我就想選擇一種更健康的上班方式,騎車主要為鍛鍊身體,而且還低碳環保,咱們也趕個時髦。”袁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上班很少開車,天氣不好會坐公交車,這一年多沒有遲到過。

  袁先生的做法並非個別,記者詢問了多位住總集團的職工,不少人稱現在騎車上班,因為“時間完全來得及。”

  10點上班令人羨慕

  奧運會之前,北京各大商場開門時間很不統一,8點半和9點開的佔大多數,僅有的幾家合資商場10點開門,而2008年10月市政府發出錯時上下班的規定之後,大多數萬米以上大商場都開始實行10點開門的制度,這意味著數以萬計的商業大軍不用再和上班族爭奪早上8點之前的交通資源。

  “我真羨慕他們那些10點上班的導購員,現在生活得太滋潤了!”崇文門新世界商場市場部的一位公關人員張先生由衷地向記者感嘆,作為管理人員,他們上班的時間是9點,雖然也比以前錯後了,但是在他看來其“滋潤”的程度趕不上導購員。“9點上班路上會好走很多,但是10點上班就可以睡個懶覺,再和朋友約著在商場樓下快餐店美美吃頓早餐,我經常看見很多單位裏的女孩早上三五成群地吃飯、聊天,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忙得不亦樂乎了。”

  張先生告訴記者,錯峰上下班實行之後,他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遠離了交通煩惱,“早班員工基本上是10點上班,下午4點半下班;晚班是下午3點上班,9點下班,正好全都錯過了早晚交通高峰,用在路上的時間起碼比以前少了半個多小時。”

  我們選擇往前“錯”

  記者注意到,在2008年10月11日和2009年6月1日,市政府兩次發出的實施錯時上下班的規定中都提到“適宜的企事業單位也可試行彈性工作制”,在採訪中,位於中關村的一家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研究了市政府的規定後,對“彈性工作制”這個問題認真做了一番調研,最終確定了本單位的“彈性上班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家設計院的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對本單位職工的住址、上班路線以及周邊單位的上班時間進行摸底之後發現,單位職工基本都是住在海淀區,而海淀,尤其是中關村附近的很多IT企業都是9點上班,這樣如果他們也錯後到9點的話,反而正好撞上了此地的“高峰”。和員工商議討論之後,他們決定把上班時間搞成“彈性”,鼓勵8點之前到,“我們認為,錯峰並不一定是錯後,只是想辦法錯開高峰即可,我們的主要工作任務都在上午,大家都傾向於早來早走,而且7點鐘路也比較好走,所以,早上班對我們來説比較實際,回家後也有比較多的休息時間。”

  錯峰煩惱

  和學校無法銜接是最大苦惱

  在採訪中,不少學生家長向記者表示,錯峰上下班錯開了高峰,但錯不開煩惱。最大的問題就是上班時間和學校早晚接送孩子的時間脫節,不好安排,對於不少身為父母的中年人來説,現實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殘酷。

  在西城區某協會工作的林女士從去年6月開始改成上午9點半到晚上5點半的工作時間,對於她來説,沒有給生活增加便利,反而更加勞累。因為林女士每天早上要送孩子上學,學校要求7點半到校,所以兩人最晚7點從家出來,把孩子送到後,林女士到單位的時間是8點,比上班時間整整早了一個半小時,“你説這段時間我能去哪?商店都沒開門,想逛街都沒地方去,只能在單位耗著,早上大把時間空閒,晚上又忙亂得不得了,孩子4點放學,她要在學校附近的一個管理班等我到6點來接,到家7點多了,早7點到晚7點,一天12個小時在外邊奔波,能不累嗎?”

  林女士感慨,其實早晨7點多開始的早高峰並非上班族,大都是她這樣的“送孩族”,學校上課時間不變,他們這些家長就怎麼也錯不開高峰時間,上班再晚也得照樣早走。

  此外,在國貿上班的董女士,家住天通苑。這一年多錯峰使得她再也沒遲到過,但她家買菜的時間統一推延到週末。等她千辛萬苦地7點半殺回家,卻發現小區的菜市場8點準時關門。路上稍微有耽誤,一家人的菜就大打折扣。不得已,全家只好在週末大採購。

  錯峰思考

  公共政策出臺還要算“細賬”

  從奧運會期間,國人開始了解“錯峰上下班”,當時北京的做法還得到倫敦媒體的大力稱讚,表示“值得借鑒”,此後一年多,這項制度在成都、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始推行,逐漸深入人心。

  北京作為首推這項制度的城市,面臨的問題是怎樣將它進一步擴大範圍並不斷完善。採訪中,一些市民也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們認為若考慮不週詳、配套措施跟不上,結果就很可能大打折扣。比如,“錯峰上下班”固然可以緩解交通壓力,但不同性質的企事業單位工作時間被人為錯開,勢必造成一些工作銜接上的混亂和不便;再比如,“錯時上下班”固然讓早晚高峰的人車流量峰值大大降低,但由於各行業、各單位的上下班時間被分別安排在不同時段,早晚高峰的時段卻也相應的有所拉長,如果規劃不週、考慮不密,達不到原先設想的良好效果。有媒體報道,重慶等城市,實施錯峰上下班後,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

  對此,市政府有關領導表示,在方案出臺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統計各類企業、政府、機構有多少人、有多少輛車,這些數據都需要進行測算,統計出準確具體的數據,再經過論證和一系列程序,最終才能出臺。

  專家也指出,一項公共政策的優劣,最終是一种經濟學的考量,需要精細計算成本,是為了讓決策更科學、更有效。唯有認真審視各種問題,算好成本,才能追求最高的投入産出比,防止空轉與浪費。

  國外“錯時上下班”已40多年

  實施“錯時上下班”和“彈性工作制”是歐美發達國家大中城市普遍採取的做法,是被公認和被證明行之有效地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的一種方法。據媒體報道,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德國一些城市就已經開始錯時上下班制度。製造業一般是早上7點上班,下午3點半或4點下班;政府部門採取彈性工作制,工作日內上午9點到下午3點為固定工作時間,其餘時間可以根據個人工作情況而定,但每天工作時間不能少於6小時,不能多於9小時。政府的工作會議被統一安排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進行,對外辦公窗口另行規定。商業服務部門和商業性公司一般上午9點半到10點上班。

  錯峰提醒

  這些單位被錯峰上下班

  上周,市政府關於實施錯時上下班的通告發佈之後,本市不少機關單位依照規定調整了工作時間,一些窗口單位也調整了服務時間,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希望就此提醒市民外出辦事注意這些部門的時間變化。

  記者詢問了本市多個委辦局,各機關單位上下班時間多調整為早9時至18時。工商局、稅務局、財政局、信訪辦等單位的對外辦公時間都調整到9時。市公安局機關和派出所的辦公時間也都調整到了9時,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表示,上下班時間均延後半個小時。出入境接待大廳週一至週六,早9時至下午5時為辦公時間。同時,為方便市民申辦出入境證件,接待大廳中午不休息。各分縣局出入境接待大廳的工作時間,也將進行相應調整。

  而本市各級法院也相應調整了上班時間,東城法院、西城法院均表示他們9時開始上班,當事人具體開庭時間是否有所變化,還要和審理自己案件的法官聯絡。

  另外,計生委窗口服務時間也將調整為每日上午9時至12時,13時30分至17時30分。市藥監局窗口大廳對外辦公時間調整為上午9時至12時,13時30分至17時30分。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接到相關通知,但各基層單位在確保各方面工作、辦事效率及服務水平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上下班時間。比如逢清明節期間,殯葬部門就將提前上班,保證為市民服務。另外,部分區縣的婚姻登記接待部門正在研究佈置新作息時間。

  本市醫院、公園、開放古跡等將維持原來的作息時間,各區交通支隊和執法站的上班時間未變,依然是8時30分。張鵬

責編:扈玲娟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