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每早6點投入戰鬥 哪有旱情哪就有抗旱官兵

 

CCTV.com  2010年04月02日 10: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戰西南——解放軍抗旱救災紀實

  

    被譽為"烏蒙鐵軍"的成都軍區炮兵某團在雲南省會澤縣馬路鄉進村入戶送水的同時,還為群眾提供醫療救助,發放治療跌打損傷、感冒等疾患的藥品,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圖為隨車衛生員為災區群眾療傷。(伍會娟攝)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伍會娟、徐濤前方報道)這裡是雲南省旱災最為嚴重的會澤縣馬路鄉。哪有困難,哪就有"烏蒙鐵軍"的身影,哪出現旱情,他們就戰鬥在哪,不錯,奮戰在該鄉抗旱救災一線的就是被譽為"烏蒙鐵軍"的成都軍區炮兵某團。今天,筆者跟隨"烏蒙鐵軍",踏上了救災之路。

  淩晨6點。隨著一聲哨響,80名官兵迅速集合。筆者看了一下溫度計,顯示溫度為5攝氏度。整理內務、檢查裝備、開飯……

  7點。帶隊的該團參謀長黃建中一聲令下:"出發!"80名官兵緊張有序地跳上了10輛送水車。

  8點20分。汽車爬過了一條長32公里有238道彎的崎嶇山路後,來到了卡子河取水點。提桶跳下車、下水泵、拉水管……

  9點半,10輛車80噸水裝的滿滿噹噹,就連每個駕駛室剩下的一點空間也放置了2個裝滿50升水的水桶。隨後,車輛開始分別向該鄉的5個村落開進。

  通往每個村子的山路給人的感覺都是車在山頂跑,崎嶇的山路寬不足5米,為確保安全,黃參謀長所帶的指揮車一路拉響警報,避開了過往車輛和牛羊群。筆者隨送水車隊前行,心驚膽顫,竟不敢朝路邊懸崖多看一眼。好在駕駛員憑著過硬的技術,爬坡、下坡、闖溝、過坎,毫無差錯。

  一路顛簸,10點25分,筆者隨兩輛水車到了相對較近的送水點--江子樹村。車子還未停穩,大人們提著水桶,孩童們端著水盆,一擁而上、你爭我搶--久旱讓鄉親們對水的渴求勝過一切。為避免百姓爭吵,在官兵的組織下,他們排起了長龍般的接水隊伍。"開閘!"隨著一營教導員楊在武的一聲令下,汩汩清水頓時奔涌而出,看著四濺的水花,村民們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

  隨後,楊教導員通過村委會拿到了孤寡老人、軍烈屬、殘疾人以及家中無重勞力的人員名單,留下3名官兵原地組織繼續放水,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其餘官兵一個不剩地扛起自帶水桶,朝老鄉家方向大步邁去,筆者也緊隨"上門送水小分隊"一同前往。直線距離水車不足200米的村戶,上土坡、下土坎,官兵們足足走了15分鐘,僅拿一台相機的筆者早已累地氣喘吁吁,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望山跑死馬"。

  看著老鄉家的水缸和所有能裝水的盆盆罐罐都裝滿了水,官兵們終於放心地離開。回到送水點,正趕上隨車衛生員為鄉親發放常用的跌打損傷及感冒藥品。75分鐘後,兩車水終於全部放完。

  回到駐地,已是中午12點10分。在官兵們簡單洗漱的同時,炊事班已把熱氣騰騰的四菜一湯準備完畢。他們三下五除二吃完飯,就回到了各自宿舍短暫休息。

  13點整,車隊再次出發,執行第二次送水任務。

  18點10分,當天送水任務結束,滿面灰塵的戰士們洋溢著笑容回到抗旱救災基地。吃過晚飯,衛生員開始為官兵檢查、醫治身體,很多戰士腳上打了血泡,肩膀被水桶和扁擔壓的又紅又腫。部分戰士們送水時把衣服打濕了,為避免在這種低溫的環境中患感冒,炊事班專門熬了薑湯。

  22點。熄燈的號聲剛剛響過,疲憊的戰士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次日,淩晨6點,整個鄉村一片寂靜,熟睡的人們毫無知覺,80名官兵再次踏上了新的送水征程……

責編:韓淩默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