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黨校:中國一些企業依靠行政權力形成壟斷地位隱患較大

 

CCTV.com  2010年04月01日 10: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資料圖片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目前還沒有通過市場競爭産生的壟斷企業,但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和體制轉軌過程中,少數企業形成了行政壟斷。當然,對於關係國家安全的行業或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生産經營環節,可以在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條件下由少數大企業壟斷經營。現在的問題是,有些行業和業務既不關係國家安全,又不具有自然壟斷性,但一些企業卻依靠行政權力形成了壟斷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改革不斷深化,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實踐證明,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促進了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合中國基本國情。然而,對於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目前還有一些人存在模糊乃至錯誤的認識。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自覺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結合新的實踐深化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

  正確認識判斷所有制優劣的標準。判斷一種所有制優劣的標準究竟是什麼?長期以來,我們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完全搞清楚,不少人甚至陷入了用所有制判斷所有制的錯誤邏輯中。於是,就有人得出了公比私好的結論,主張搞單一公有制;也有人得出了私比公好的結論,主張搞私有化。實際上,所有制屬於生産關係的範疇,一種生産關係是先進還是落後,關鍵是看其能否適應並促進生産力的發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奴隸社會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産關係與原始共産主義社會的生産關係相比是一種歷史的進步;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奴隸社會私有制阻礙了生産力的發展,被封建社會的私有制所代替,這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隨著封建社會生産力的提高,其生産關係不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最終又被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産關係所取代,這還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隨著社會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産關係日益成為生産力發展的障礙,最終必將被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産關係所代替。因此,判斷一種所有制優劣的標準就是生産力,能夠適應並促進生産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好的,不適應特別是阻礙生産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不好的。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發展具有自身的顯著特徵:一是總體水平比較低;二是具有層次性,既有現代化、高科技生産方式,也有傳統手工半手工勞動。不同的生産力發展狀況要求有不同的所有制關係與其相適應,從而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然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這種代替是歷史的自然過程,而不是人為過程。

  進一步厘清公有制為主體與單一公有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與私有化的界限。公有制為主體並不意味著要搞單一公有制,而是指在全社會的總資産中公有資産要佔優勢。公有制經濟既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如果不顧生産力水平一味強調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必然會阻礙生産力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結果帶來許多問題,其教訓應該記取。所謂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是要使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等都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充分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應形而上學地在各種所有制之間劃分出固定的數量界限。隨著所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同所有制之間將呈現不斷融合的趨勢,混合所有的態勢將更為突出。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也並不意味著要搞私有化。所謂私有化,就是將國有以及其他公有資産全部化為個人資産。這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也是與生産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其結果只能導致生産力的倒退、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降低。蘇聯和東歐的一些國家全盤私有化之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其教訓也應該記取。我國在過去一個時期的改革中確實存在國有資産流失問題,但這主要是改革不規範、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而不是改革方向問題。在今後的改革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既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而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