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罕見的旱情面前,一場抗大旱、保民生的保衛戰在西南大地打響。
前些天,我們報道了雲南宣威市家俄村村民有八個月沒在家中喝到山泉水,村民們翻山越嶺開山引水的事兒。今天引水工程進入最後攻堅階段。
本台記者 謝寶軍:我現在就在雲南宣威市家俄村,這裡是海拔2200米的烏蒙山區,這一段今天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為了確保今天攻堅階段施工安全,當地消防部門專門派出了一個救援班,在山頂上固定了幾個固定樁,把消防繩拋到半山腰,把每個施工人員身上栓上消防繩。當施工完畢的時候,消防人員再把消防樁往前移,然後再把繩子拋下來。
全長5.7公里的引水渠,三分之二都是在像這樣的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的,預計明天下午,泉水就可以引到家俄村500多村民家中。
本台記者 鄭麗 :老尖山村是瀘西縣比較貧困也是這次乾旱比較嚴重的一個地方。大家來看我身後的這口新井,這口井深達150米,也是目前瀘西縣最深的一口井。而在這口井後面正在建的就是一個蓄水池,也就是説將來這口井裏的水就會在這個蓄水池裏儲蓄。
打井打到4米以下基本上都是岩心,硬度比鐵還要硬。工程人員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打到了150米深。這口井每天的出水量可以達到100噸,完全可以滿足老尖山村村民的日常用水、灌溉用水。目前,在紅河州,還有60眼這樣的井正在開鑿中。
本台記者 康輝:為了應對持續的旱情,貴州省的國土資源部門已經向黔西南州等重災區派出了17支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打井抗旱隊伍。去全面的勘察地下水源,進行打井作業。
康輝:打這一口井大概能滿足您這兒多大一塊地的需要?
貴州興義市豐都村村民 黃昌友:大概5到6畝左右。大概要花7千左右,政府補助1千。廣西受旱的村子大都在深山的山坳裏,在東蘭縣鸞坡村一位叫蘭海周的村民想出了鋼索運水的辦法,在200米的懸崖邊架起生命水道。
本台記者 宋大珩:支撐鋼索運水的平臺就是由木頭和岩石壘起來的,簡易得不能再簡易了。因為要想把水直接地運到鸞坡村裏,鋼索運水的平臺只能建到懸崖邊上。
東蘭縣鸞坡村村民 蘭海周:這個工程幾個人做的,六個人做的,六個人做了多少天差不多一個月。
在懸崖峭壁間修建鋼索的危險程度可想而知,900米長的索道一次只能承載60公斤的水,多運一斤都會不安全。所以蘭海周要從早晨開始,一直不停地運上5個小時,才能把全村300人用的水運完,索道也成為村裏唯一的飲水生命線。
東蘭縣鸞坡村村民 蘭海周:大家能用上水,我就很高興。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