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增長奇蹟,同時資源環境的制約也越發突出。今年兩會,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和消費模式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走綠色GDP之路,已經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種新能源車在北京已有1000多輛,全國有近5000輛。從去年開始,國家對13個城市的新能源公交車,最多給以每輛50多萬元的補貼,吸引眾多車企投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目前40多家企業的新車型已經獲得上市許可。今年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有望擴大到20個,百姓購買電動轎車也有望獲得政府補貼。
其實不止是新能源汽車,為了讓GDP綠起來,近年來我國在風電、核電、太陽能、工業節能、建築節能、污染控制等方面,已經走上一條政策扶持、産業培育、激勵與約束並舉的新路。
30年來我國經濟的高增長一直與資源能源的高消耗相伴。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9年我國成為煤炭凈進口國,破解能源瓶頸已經刻不容緩。目前,世界各國以低碳為核心,重塑競爭優勢的新一輪産業革命已經展開,對我們而言,機遇同樣不可錯失。
走綠色GDP之路,是我國做出的戰略抉擇。“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要完成這樣的任務,我們沒有先例可循,必須實現一減一增兩大轉變。
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光伏太陽能組件産量已居世界首位,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五年增幅超過100%。我國力行節能減排,4年內淘汰落後産能2億多噸。
今年,《新興能源産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決策有望出臺,正在制訂的“十二五”規劃也將勾勒出更加明確的低碳路線圖。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