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楊雄:世博不推廣“洋涇”語言 日常生活可寬容

 

CCTV.com  2010年01月18日 12: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新網  
專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

專題:新聞發佈會

  中新網1月18日電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雄18日表示,並沒有説在世博會上推廣“洋涇”語言,還是讓其自我發展可能會比較好。對語言這個東西,應該持比較寬鬆的態度,讓它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國新辦18日就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進展和運營準備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發佈會上,楊雄在回答記者關於“雷人英語”的提問時表示,“我不知道哪個標準算是“雷人”,我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在二十世紀初,我們專門對上海的英語標識進行過一次研究,我們當時也希望所有用英語標識的東西能夠標準化。後來我們研究發現,可能美國有關標識英語和歐洲有關標識英語也不一樣,比如化粧間的標識都不一樣,後來我們研究,是不是用圖形標識更適合一些,通用性更強。後來發現圖形也不完全一樣,有畫煙斗的,有畫人的,有畫高跟鞋的等等,都不一樣。”

  楊雄表示,很多地名、標識的翻譯確實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所以我們也組織了很多專家,包括很多學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幫助查找。上海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洋涇”英語,在一段時間非常流行,大家現在覺得“洋涇”是一個很好的文化遺産,“洋涇”英語豐富了很多詞彙,比如講“水門汀”等等都是外來語,豐富了我們的語言。

  對此,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聯絡小組常務副組長王錦珍表示,部分“洋涇”英語已經被大家逐步接受了,比如説“很長時間沒見”,現在英文大家多接受“long time no see”。

  楊雄表示,並沒有説在世博會上推廣“洋涇”語言,還是讓它自我發展可能會比較好。對語言這個東西我們是比較寬鬆的態度,讓它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另外,楊雄指出,世博會標識、標誌一定要標準化,因為要給別人指路,指錯了不行。但是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寬容一下,不能都是標準的倫敦音、標準的牛津音。為了便於大家跟內外交流,只要大家聽得懂,有些語言上的東西還是讓它有自我發展的過程,有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可能更好、更豐富。

  據了解,世博會廁所標識現在有好幾個方案,但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