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致使電煤價格一路上漲,不少電廠庫存不足。 (CFP)
電荒油荒頻現 利益鏈條不平?
拉閘限電情況越演越烈
煤價高時電企減少電煤存貨,導致各地頻繁拉閘限電;國際油價倒挂嚴重時,油企減少成品油産量增加庫存,致使車主連夜排隊加油……壟斷企業在獲取超額利潤時“悶聲發財”;在可能虧損時又使出特別手段來“逼宮”漲價,不僅在挑戰商業道德底線,而且已經威脅到經濟穩定運行。
文/本報記者王飛、徐海星、陳海玲、楊進
現象
煤價高了斷電 油價高了缺油
2010年1月6日,全國十余個省市電廠再拉警報,電廠存煤告急!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蘇等省市開始拉閘停電,華中電網營業範圍內直供火電廠電煤庫存515萬噸,僅夠維持10天。
每年下大雪,每年都會拉閘限電,背後是電企和煤企之間的利益博弈。上個月,發改委正式放開煤炭價格,在煤電價格談判中,電力企業處於弱勢地位,“因為煤炭價格上漲而電價未能上調,造成電力企業虧損嚴重,電廠不願意存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界人士透露,“根據現在庫存,電力企業最高可存20天煤炭量,但實際上現在電廠存煤量只有不到15天。”
電力企業不可能不知道每年冬天都會下雪,也不可能不知道下雪了交通就會遇堵,在這個季節減少庫存,要麼是不作為,要麼是故意為之,用以向政府部門“要挾”漲價。
石油巨頭最先使“斷油”招
前兩年頻頻上演的“油荒”也是“利益問題”,從2005年至2007年三年來,每逢國際油價“高燒”,國內成品油市場上就開始缺油。
“一年中大多數時間,國內成品油零售巨頭的利潤都比國際油企要高,”一位資深人士説,“比如國內航油價格多數情況下都要比國際油價高出20%左右。但一旦國內成品油價低於國際市場平均水平了,成品油就會被儲存、惜售。”油荒可能引起社會問題,管理部門不會坐視不理,這顯然是成品油零售企業“集體逼宮”要求提價的一種手段。
透視
壟斷企業虧錢?油企一年還清4年債務
電荒油荒頻現,説到底就是利益問題。在電煤價格和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電企和油企認為其利潤受到侵蝕。那麼壟斷企業的利潤到底有多少?中航油事件便能曝光其“冰山一角”。
中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原總裁陳久霖爆出因炒作石油期貨而暴虧5.5億美元的醜聞,當時引發了一場行業地震。2006年,中航油重組完成後,債權人允許其用4年時間歸還債務。而中航油依靠掌控國內90%以上進口航油的“壟斷權力”,僅用1年多時間就還清所有債務。在2007年還實現了3350萬美元的凈利潤。
要了“權力”忘了“責任”
在工資排行榜上,近兩年來,金融保險業、採掘業(包括煤炭、有色金屬礦)、電力(包括供電)、郵政電信業、煙草等幾大行業一直排在前列。依託于壟斷行業的優勢,這些行業的員工也獲得了“壟斷收益”。
“國家賦予企業在國計民生的行業以壟斷地位,一方面是給予這些企業利用壟斷獲取超額利潤的權力,另一方面是讓這些企業在關鍵時刻肩負起維護經濟秩序穩定的責任,”資深人士關女士説,“可現在,這些壟斷企業權力拿走了,卻不願承擔責任。”
許多壟斷行業的典型特徵就是定價由政府決定,而成本則是浮動的。比如石化行業,成品油零售價由政府定價,而石油價格隨著國際油價變動而不斷變動;再如電力企業,電價由國家來定,而消耗的煤炭價格則可自由浮動。
煤炭、石油價格都在不斷變化,多數情況下,壟斷企業採購的這些資源成本都能確保壟斷企業獲得超額利潤,資源産品價格只有升至頂峰時,才會讓壟斷企業出現短暫虧損。整體來看,壟斷企業都有利可圖。可現在的問題是,壟斷企業在獲取超額利潤時“悶聲大發財”;在虧損時竟然使出危害經濟穩定運行的手段來“集體逼宮”。
看法
壟斷成復蘇之路的攔路石
實際上,壟斷已成了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受傷的中國經濟重新走上復蘇之路的攔路石。
“中國經濟要轉換成消費主導的發展方式,就必須打破壟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有資源的配置問題。如果國有資源還主要配置在競爭領域,甚至呈現不斷擴張的趨勢,那麼就很難啟動民間投資。”日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浙江財經學院在京聯合主辦“推進壟斷行業體制改革”研討會上紛紛傳出這樣的呼聲。來自國家發改委等機構的5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這場會議。
壟斷行業的改革整體滯後,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加劇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二是造成行業巨大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三是侵害了全社會居民的福祉;四是嚴重影響政策的公平。
有專家估計,2009年新增的10萬億投資中,中小企業獲得的不足10%。這既不利於就業,也不利於消費。而壟斷行業員工佔全國就業人群只有8%,但2008年他們的工資總額卻佔全國的50%,與其他行業收入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民營經濟卻在資源效率的提高上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65%的專利來自民營企業,75%的技術創新申請來自民營企業,80%的新産品來自民營企業。
借鑒
25年合同保廣州天然氣供應
正當國內多座城市因為天然氣供應緊張而出現“氣荒”時,廣州民用天然氣價格仍維持在每立方米3.45元,在全國天然氣價格中屬於較低水平,但隨著其他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廣州天然氣是否能保障供應?會不會也“鬧氣荒”?
記者昨日採訪了廣州燃氣集團負責人。他介紹,目前廣州天然氣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當時是按照以國際原油每桶25美元價格來簽訂了一份照付不議的合同,合同期限25年,每年將穩定供應廣東370萬噸天然氣,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等風險,不由中方承擔。
他介紹,目前廣州天然氣置換居民戶數已達90萬戶,到今年,廣州管道天然氣年需求量將達到44萬噸,澳大利亞天然氣供應足夠應對這些居民用氣需求。
記者還從廣州燃氣集團獲悉,即使如此,廣州仍在積極尋求新的氣源,2011年中亞天然氣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傳入廣東,供氣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廣州也將從中分到一部分天然氣。此外,廣州還投資珠海LNG(液化天然氣)項目,到2015年可建成投産,屆時廣州可每年向該項目採購100萬噸LNG量。
責編:汪蛟龍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