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小崗村的脊梁:追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

 

CCTV.com  2009年12月22日 13: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農民日報  

  “沈浩,我們回家吧!”、“爸爸,你説話不算數,你不是跟我説好年底回家的嗎?”在沈浩遺體告別儀式上,沈浩妻子和女兒的聲聲哭喊撕人心肺。沈浩已回不了他那個溫暖的小家,永遠留在了小崗村,留在了由他自己設計規劃的小崗村公墓裏。年逾花甲的村委會副主任、大包乾&&人關友江淚流滿面,哭著對記者説:“沈浩是為我們小崗村的發展累死的!”

  “群眾的認可,是對你最大的褒獎!”2008年9月30日,沈浩終生難忘。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臨小崗,對小崗村的發展變化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小崗的未來提出了殷切期望。當總書記得知沈浩是在圓滿完成三年選派工作任務後,由村民自發按手印留下來連任的村書記時,總書記握著沈浩的手説:“群眾的認可,是對你最大的褒獎!”面對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沈浩説:“請總書記放心,我一定不辜負黨組織和群眾的期望,發揮好領頭作用,緊緊依靠村民,繼續紮實苦幹,努力把小崗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從2001年開始,為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致富,安徽省委先後從省、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分三批選派1.2萬名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每批任職三年,沈浩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2004年2月,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來到了因率先實行大包乾而名揚海內外的小崗村。當時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300多元,缺少一個團結的、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外界多有微詞。

  沈浩一進村,就對大包乾&&人嚴俊昌説:小崗是中國改革第一村,這個品牌全國獨有,只要幹部群眾一條心,只要發展的路子對了,實現小崗的快速發展指日可待!這位被村民們認為是來“鍍金”的選派幹部,一到村裏,就起早貪黑挨家逐戶找人談小崗怎麼發展、要實現什麼目標。30多個日日夜夜,沈浩將全村100多戶人家走訪了兩遍。

  緊接著,沈浩帶著村裏的黨員幹部、群眾代表和“大包乾”&&人到大寨、南街、華西等名村考察學習,轉變思想觀念。他把小崗村的發展路徑歸納為“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設施建設、發展旅遊業,跳出小崗求發展、著力辦好工業園”。他帶領村民擴大優質葡萄種植面積,興建大包乾紀念館,引進工業企業。他帶領村民改善生産生活等基礎設施條件,修路,打井,推塘,築壩。

  群眾希望把村內友誼大道以東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方便村民生産生活。村民嚴金昌回憶説,一開始打算對外招標,建築公司報價要好幾十萬元,沈浩召集村民開會算細賬,決定由村裏租機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期間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起早摸黑,扛水泥、抬石子、拌砂漿。路通後大夥兒一算賬,村裏節約了近20萬塊錢,小崗村到縣城比原先縮短了20多公里。

  村黨支部副書記張秀華介紹,沈浩到小崗之前,村裏集體資産被少數人長期佔用,群眾有怨氣。沈浩從小溪河鎮法律事務所請法律顧問,通過法律手段,收回了20間集體辦公用房、2台推土機和大型農用機具等集體資産,並建立了集體資産管理制度。

  “這個省城來的年輕人真不簡單,真是來為咱大夥幹實事的!”從此沈浩得到了絕大多數小崗人的信任與支持。

  “他在小崗的這六年,是我們發展最好的六年。”

  為鼓勵村民教育培養好下一代,沈浩在村裏設立“教育基金”,村民孩子考上大學,專科獎勵3000元,本科獎勵5000元。組織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文明示範戶”評選,組建了腰鼓隊、花鼓表演隊;興建了圖書閱覽室、文娛活動室、黨員活動室和檔案館,每週還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在村民文化廣場放起了露天電影。還多方籌措資金,創建了“4A”級紅色旅遊景區。

  沈浩生前曾説:“過去分田搞大包乾是改革,現在搞土地流轉也是改革。”為了提高規模效益,沈浩在小崗村積極推動土地流轉,目前已有3000多畝耕地實現流轉。2006年5月,沈浩以優惠政策從安徽科技學院引進3名大學生,來到村裏種植雙孢菇。第一批來到小崗的大學生苗娟現在已是團縣委副書記、村委副書記。她説:“是沈書記把我們吸引來的。”

  創業大學生帶動村民建起了179個蘑菇大棚,還和農戶共同成立了“小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沈浩還及時引導村民成立了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養雞協會、葡萄種植協會、養豬協會等,村民共享資金、技術,共同開拓市場、分擔風險,村民之間在互幫互助中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大包乾&&人關友江説:“他在我們小崗的這六年,是我們發展最好的六年。正是他帶領我們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保證了招商引資企業的順利進駐,又讓小崗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2009年1月8日,小崗村與美國GLG集團、瑤海、天下一碗、從玉菜業簽下四份投資大單。總投資達15億元的小崗村GLG農産品深加工高科産業園項目3月20日在小崗村奠基,3月28日破土動工。園區建設用地2000畝,投資建設國內唯一的民用甜菊糖、蜂産品深加工等10多個子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60億元的年産值。該企業在自身獲得良好收益的同時,將通過建設2000畝甜葉菊育種基地,帶動並輻射周邊鄉鎮發展20萬畝的甜葉菊種植規模,將每年為群眾帶來6個億的收益。GLG民用甜菊糖産品已于國慶前正式下線。

  安徽小崗村從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月底正式落戶小崗,三年內將投資1.5億元,打造1萬畝現代蔬菜生産基地。自今年6月起,該公司首期投資3000萬元建設現代蔬菜項目核心示範區。目前,公司採取標準化生産管理的蔬菜已全面播種。

  外企紛紛落戶,無不凝聚著沈浩的心血和汗水。美國GLG集團副總裁王倩感慨地説:“他帶領小崗人開始了新一輪改革創新的征程,我真心佩服沈書記的工作幹勁!”

  與此同時,沈浩通過四處奔波,代表小崗村與深圳普朗特集團達成協定,計劃投資6億元,流轉土地4300畝,打造小崗村生態農業園項目。

  總投資2億元的博園生態農業項目,已完成1300萬美元的企業註冊工作,投資近億元的小崗村培訓中心項目已在洽談中。

  沈浩的辛勞付出得到了多方面的認可。2007年3月被評為安徽省優秀選派幹部標兵;2008年初,由中國農村雜誌社、農民日報社等10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主辦的“2007年全國農業十大新聞暨第七屆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評選中,沈浩獲得了唯一的“特別獎”;2009年被全國“村長”論壇組委會授予“優秀村官特別獎”,還被授予安徽省改革開放“三十人三十事”先進個人、“全國百名優秀村官”等榮譽稱號。

  “沈書記,我請你到我家吃年飯”

  “村民誰家有困難他心裏都有一本賬。”小崗村張秀華副書記給記者介紹,2005年夏天的一個深夜,突然狂風怒號大雨滂沱,被風雨聲驚醒的沈浩,首先想到的是居住在危房中的村民徐慶山一家,他趕緊起身撐著雨傘衝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由於泥路濕滑,他的一隻鞋子插在泥巴裏拔不出來,他乾脆脫掉另一隻鞋子,赤腳來到徐慶山家,動員他連夜搬出去,把徐慶山一家安排好住處之後,沈浩又消失在夜幕之中。

  村民韓慶江的屋子漏雨,經濟拮據,沈浩就組織村委會幹部幫助他家修房子。“沈書記帶人來給我修房子時發現我哮喘很厲害,又把我送到鎮上住院治療,我在小溪河鎮醫院住了38天,沒花一分錢,哮喘被徹底治好了。”老韓現在小崗村鋼構廠當門衛,一個月500多塊錢,再加上沈浩幫他爭取的“五保戶”補貼,日子也算過得去了。他感慨地説:“我有今天多虧了沈書記!”

  村民關友林全家6口人,4個智障,生活艱難。逢年過節,沈浩都要給他家送去慰問金和年貨,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自己掏錢給買的。

  大包乾&&人關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大娘説:“我這柺棍是沈浩到外地開會給我帶回來的,那次他碰到我時發現原來那根要斷了,怕我摔著了!就説這柺棍不能用了,哪天我給您老人家買根新的,我還以為他是隨便一説呢!”

  “幾十年來,我是頭一回請村幹部吃飯,不去可不行。”2007年早春,南方數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災。大年三十的早晨,沈浩準備趁早趕回合肥與家人團聚,他已經兩個春節沒有回家了。一開門,發現邱世蘭老大娘坐在門前。沈浩以為她有什麼難處,忙問什麼事?老大娘卻説:“沈書記,我想請你到我家吃年飯。”沈浩一顆懸著的心落下了,但又不忍心打擾老人家,連説算了算了,大娘卻不依不饒。面對著大娘的一片真情,沈浩很感動地去吃了這頓極其難忘的年飯,一位年邁而又行走不便的小崗老人對沈浩的一片深情,讓在合肥家中等著沈浩的老母親以及妻子、女兒也備受感動。

  “怎麼死的是沈浩,不能拿我換他嗎?”

  11月10日,是沈浩“入土”的第三天,按照當地風俗是“圓墳”的日子,作為沈浩的朋友和一直關注他的新聞工作者,記者從合肥趕到了小崗村公墓。在陰冷的小雨中,站在沈浩的墓前,我想到了8月6日小崗村辦旅遊節,沈浩去合肥開新聞發佈會時,對我説的話:“到年底我就結束任期了,我要回來了,我太累了。老母親90多歲了,女兒學習成績這樣差,我有責任啊!”

  68歲的大包乾&&人嚴俊昌説:“這些天我心裏一直都很難過,他是為我們小崗發展累死的,我們小崗人對不起沈浩,對不起他家人,對不起他90多歲的老母親!我們為了自己的發展,一次一次到省裏要求把他留下來。他這麼年輕就走了,他的家人以後怎麼生活啊!他的老母親到現在還不知道沈浩已經走了。”

  村黨委副書記趙家龍説:“沈書記曾經跟我説,‘我當時決定留在小崗再幹一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感動,三年的工作生活讓我對小崗有著很深的感情,小崗人用按手印的方式留我讓我非常感動,不留下來,對不起小崗的父老鄉親;二是責任,從小崗人的執意挽留中,我掂量出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義不容辭啊!’説這話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眼神很亮,帶有堅定和自信。”

  2008年,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2000多元;112戶村民搬進了新樓房;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景區,有19位農民辦起了家庭賓館和農家樂餐飲服務,小崗紅色旅遊搞起來了;打通了南連省城101、北至省道307的小崗快捷通道;建成了村民文化廣場、農貿市場、檔案館和辦公樓,群眾生産生活方便了。

  已經出任蚌埠市委副書記近一年時間的畢小彬,原是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是沈浩在銅陵財專上學時的同班同學,6年前是他把沈浩送到小崗村的。在小崗村村頭,畢小彬對記者説,像這種突發心臟病,多是長期積勞成疾造成的,如果有家人在場或者搶救及時,即便是遞上一杯水,也許是另外一種情況。他對小崗太有感情了,他就是這樣一個拚命三郎。

  65歲的杜永蘭大媽對記者説:“我嫁到小崗村四十多年了,沒有見到過沈浩這樣的好幹部!他處處為小崗村民著想,沒有他我們小崗哪能家家戶戶住上新樓房?沒有他小崗村發展哪能這樣快,這樣的好幹部,誰能不從心底裏擁護呢!老天真是不公啊,怎麼死的是沈浩,不能拿我換他嗎?”夏樹

責編:張仁和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