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澳門十年:“滄海”何以變“桑田”

 

CCTV.com  2009年12月17日 10: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情滿濠江——慶祝澳門回歸10週年

  澳門中銀大廈上安裝的“慶祝回歸10週年”綵燈在夜幕下璀璨奪目(12月14日攝)。燈光輝映下,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街市如夢似幻,夜色醉人。新華社記者宋振平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新華社記者 趙新兵

  如果説1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時人們聚焦的是其固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能否“不變”,而今天,這座東方小城讓人矚目和驚奇的則是其“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0年的“滄海桑田”讓澳門變大變高。填海工程使澳門面積由22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近30平方公里;在南灣填海區,338米高的澳門旅遊塔高度位居全球第十,成為澳門的新地標。

  更重要的巨變體現在澳門的諸多方面:

  CEPA的實施使澳門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成為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重要成員,區域輻射和發展空間豁然增大。

  以“中國澳門”名義參加13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合作溝通的樞紐,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

  經濟由回歸前的連續負增長躍居全球增速最快地區之一,人均GDP居亞洲前列,“經濟自由指數”在21個世界小型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成為世界上少數實施15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之一,居民人均壽命達到全球第二。

  “滄海桑田”,何以為基?答案簡單而明確:“一國兩制”方針是澳門穩定繁榮,實現“滄海桑田”的“定海神針”和堅固基石。澳門回歸後産生巨變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充分發揮了“一國”和“兩制”的巨大優勢。

1/3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