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隨著人類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更加重視,很多國家也都為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制定具體的計劃和目標,低碳經濟也就此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碳交易就是其中之一。碳交易最初只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一種途徑,但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它的迅速發展已經使人們對它的潛力重新認識,而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溫室氣體減排的潛力最大的國家,我們在減排的同時,碳交易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 延伸閱讀 *********************
中國碳交易的發展狀況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雖然沒有減排約束,但中國被許多國家看作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08年,中國提供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已佔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佔聯合國發放全部排放指標的41%。 [點擊閱讀全文]
碳交易創新呼喚制度保障
我國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在過去數年中,在發展清潔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主要通過《京都議定書》框架內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在CDM中,發達國家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減排項目,從而獲得可認證的減排量(CER)用於補償發達國家企業超過減排限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存在著龐大的外部成本。因此,國內碳交易的開展絕非兩家企業達成協定就可簡單完成,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制度保障。[點擊閱讀全文]
“碳交易”運行到現在,已經在全球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和産業鏈,它是否真能實現當初設計者的初衷,在運行的過程中對中國的企業正在産生著怎樣地影響? 企業應該把“減排” 看做是投資還是消耗?當“氣候變化”超越了科學和環保範疇,越來越成為經濟和政治問題時,企業應該如何迎接“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碳交易”機制還需要做哪些改進,在這期節目中我們試圖引發大家思考。 [觀看完整視頻]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