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第五場舉行——讓孩子要網絡 更要家人
12月3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方曉義做客中國文明網,指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做網絡的主人。中國文明網 鄧植尹 攝
中國文明網12月3日消息(劉星星)“我是名學生,要是對學習的熱情有對開心農場的一半就好了。”“我們家的孩子沉迷網遊,總説要去流浪咋辦?”“上網時神采奕奕,下網後無精打采咋辦?”“我愛上網媽媽總不讓,時常偷著上卻很自責咋辦?”……2009年12月3日下午14時,由中央文明辦未成年組、秘書組主辦,中國文明網、中國心理學會、教育部中小學心理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承辦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第五場在中國文明網直播室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方曉義做客中國文明網,主講青少年網癮問題,在線與網友就“網絡學習、交往”“網絡不良信息抵制”“網癮、網戀”“網絡環境下的親子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在3億網民中,青少年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1.65億。青少年網絡使用的情況近幾年呈現極具上升的趨勢,2007年青少年佔27.8%,2008年則上升到了35.2%。面對網絡,青少年如何趨利避害、健康上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方曉義教授認為,從現在的情況看,青少年使用者大多認為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從父母、老師和社會的視角看則是弊大於利。心理學研究發現,網絡確實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但也發現了它對身體的危害。而對於青少年來説,最大的影響則是網絡成癮之後會減少對學習的興趣。方教授認為,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讓青少年合理利用網絡,做網絡的主人,這是未成年人網絡使用問題的關鍵。
講座內容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共鳴,有一位網友提問到,“我是同學和老師公認的網絡高手,特別有成就感。我可以不吃飯、不學習、不睡覺,但不能不上網。像什麼申請QQ、頁面搜索、遊戲闖關、軟體升級、動漫製作等等,樣樣拿手。” 對此,方教授解釋説,網絡是一個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感無法等價。但如果把使用網絡的能力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那就變成一種收益。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09年8月公佈的一個數據顯示,約八成小學生9歲前開始接觸互聯網。如何引導這些尚不成熟的孩子健康上網,讓他們區分虛擬網絡和現實生活,成為這場講座的一個主要內容。方教授説,互聯網使用者低齡化的趨勢、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成癮和家庭環境、使用者自身控制力有一定關係。由於現在普遍喜歡用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孩子從小就被寄予高度期望,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圍繞學習進行的,許多孩子要額外參加許多課外補習班,以至於沒有時間追求其他興趣和愛好。有學生問,“我跟家人沒啥交流的,回家就打開電腦,只要上網就興奮,欲罷不能,下網就無精打采,反正我也沒有上網打遊戲,也沒有交友聊天,何罪之有呀!”對於此類由網絡引發的親子關係問題,方教授認為,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學習網絡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幫助其辨別,而不是完全放任。另外,父母要去關心孩子,學會和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加強溝通、改善親子關係,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製造一個溫暖、易被接納,令人放鬆、高興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就不會産生“寧要網吧,不要回家;寧要鼠標,不要書包;寧要遊戲,不要成績”的想法,讓孩子要網絡更要自己的家人。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專家解答連載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生理髮展的時期,網絡在帶給未成年人更廣泛的知識空間和更為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之外,還夾雜著色情、暴力、欺詐等種種不良誘因,我們要真正為青少年健康上網築起一道防火墻,還他們一方網絡凈土,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樂,做網絡的主人。
據悉,“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網絡平臺(http://www.wenming.cn/czzx.htm)以幫助未成年人解答心理方面的困擾,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素質,推動全社會關心重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為宗旨。自2009年9月下旬起,中央文明辦組織國內一流心理學專家,開始定期舉辦“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 “打開心門接納陽光,心靈氧吧開心成長”,廣大網民可隨時登陸該平臺,向專家諮詢與未成年人心理成長相關的各類問題。
“全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上系列講座”網絡平臺
責編:肖金平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