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産能過剩主因是市場信號失靈 保增長更要調結構

 

CCTV.com  2009年12月03日 11: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巡視員 熊必琳 攝影:中國網 王銳

  中國網12月3日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今日召開“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表示,在保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結構調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熊必琳指出,當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運行出現的困難,固然有國際金融危機不可抗拒的影響的外因,也有我國工業發展方式粗放等一些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市場形勢突變的刺激下集中暴露的內因。這些行業雖然各具特點,但集約化程度低、自主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大多數的産品處於國際産業分工體系的低端,大而不強是其共性問題。從産能利用率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産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5.8%、75.3%和96.8%,分別較全球平均水平低2.4、0.4和1.5個百分點,同時還有龐大的在建和擬建産能。

  我國走出“短缺經濟”後,産能過剩問題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現産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信號失靈,企業很難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導致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作為發展中大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很難從宏觀和總量上保持供需平衡,出現産能過剩、結構不合理有客觀必然性。當前的産能過剩、結構不合理問題是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時積累下來的老問題,也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外需急劇萎縮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熊必琳説,溫家寶總理在浙江等地調研時多次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今和今後我國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加快推進我國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內需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第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轉變”。

  他強調,在當前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有必要加深對基本國情、所處發展階段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認識,進一步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堅決抑制産能過剩,淘汰落後産能,在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的同時,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為經濟增長打下更加堅實、牢固的基礎。

責編:王璐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