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民調:77.3%公眾建議國家設立“錢學森獎”(圖)

 

CCTV.com  2009年11月10日 05: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錢學森逝世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11月2日,杭州小營公園的錢學森像前,宗文小營實驗學校的千名師生聚集在這裡追悼錢學森。

  許卓恒攝

  11月6日清晨,八寶山1號告別廳外,聚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錢學森的上萬名悼念者,隊伍蜿蜒百餘米。

  “媽媽,為什麼這麼多人?”一名被抱在懷裏的小男孩一臉疑惑。

  “大家都是來送錢爺爺的。錢爺爺一生做過許多好事,你看,有這麼多人尊敬他,來為他送行。”

  北京市民楊女士,一大早便帶著不滿4歲的兒子,來為錢老送行。“我覺得"愛國"是錢老身上最可貴的品質。孩子還小,你跟他説要"愛國",他不一定能理解。帶他來錢老的追悼會,他長大後肯定會有印象的。”

  10月31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舉國悲悼。錢老離世後不到20個小時,北京城迎來今年的第一場雪。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北京益派諮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國網,對31個省、區、市339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7%的人關注錢學森先生去世的消息,其中逾半數人(52.8%)表示“非常關注”。88.8%的人認為,錢學森身上最值得我們推崇的精神品質是“愛國”。

  85.3%的人最欽佩錢學森衝破阻力毅然回國

  由於悼念者眾多,在告別儀式上,人們只能圍繞錢老遺體一圈,不能有太多停留。“請讓我再給錢老鞠一躬!”一位老太太在工作人員的勸阻下仍舊站定,給錢老深深地鞠了一躬。

  錢學森的哪些事跡或貢獻最令你欽佩?85.3%的人感動於錢學森衝破阻力毅然回國;89.2%的人對他帶領科技人員創造“兩彈一星”的奇跡最為欽佩;61.6%的人最佩服錢老“從青年到老年,不斷地在科學道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要我記住這個名字——錢學森。”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研究生王陽,對一部叫《我親愛的祖國》的電視劇印象深刻。故事講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大批青年科學家毅然回國的故事,“一邊是科研環境一流的美國,一邊是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但他們選擇了回來,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錢學森的一生有四條原則:不題詞,不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採訪。對此66.4%的人表示欽佩。同時,55.4%的人感動於錢老的樂於清貧——他曾多次將獎金悉數捐出。

  作為少數幾個採訪過錢老的記者,原《解放軍報》記者何家生稱自己很幸運。提起上個世紀80年代的那次採訪,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何家生仍舊感慨:“通過錢老,我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什麼叫"越德高望重,越平易近人"的大師風範。他不僅慎重對待我的每一個提問,還與我這個年輕的外行深入討論,令我十分感動。”

  高功盛德,不知還有幾人能擔得起這個評價

  告別儀式上,有一位特意從武漢趕來為錢老送行的六旬老人——華中科技大學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計算語言研究所所長李德華。

  “我的一生受錢老影響太大了。”李德華的父親李國平,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生前與錢學森是摯友。李德華從小就常聽父親提起錢學森,並至今記得父親對錢學森的評價——“他是我一生最尊敬的一個人”。

  1983年,由李德華主持的巡航導彈核心技術研究完成。隨後,他給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錢學森寫了一封信,將研究成果寄給他。“不久後,錢老竟親自給我回了封長信,對我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後來我們的成果受到了重視。今年國慶閱兵儀式上,就展示了巡航導彈,那裏面就有我們的辛勞。錢老在其中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調查中,57.6%的人認為,錢老最值得我們欽佩的,是其一生重視人才培養,參與創辦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機構;42.9%的人認為,錢老“統攬全局,指導和調節我國科研的大方向”,值得我們尊敬。

  錢學森身上最值得我們推崇的精神品質是什麼?調查中,公眾給出的評價是:愛國(88.8%)、奉獻(83.8%)、嚴謹(70.5%)、淡泊名利(67.4%)、勤奮(63.7%)、堅韌(58.7%)、執著(56.8%)、創新(55.4%)……

  “我聽説組織上不止一次要給錢老安排更好的住處,但他總是一聽就生氣。”何家生感嘆,錢老的許多做法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可能無法理解,卻是那個時代中國知識精英的共同信仰。

  “高功盛德”——何家生在錢老告別儀式紀念冊上,鄭重地寫下這四個字。“不知還有幾人能擔得起這個評價。”

  何人堪當今世楷模?

  曾師從李德華的武漢科技學院教師胡新榮,總是建議他最優秀的學生報考李德華的博士生,但他告誡學生:“你如果在論文中有半句抄襲,那就自動卷鋪蓋走人吧。李教授絕不接受學生有半點學術不端行為。”李德華將這個“習慣”歸功於父親李國平和錢學森。他認為,當下很多人的觀念偏離了正確的軌道,變得浮躁,喪失了應有的信仰。

  本次調查中,69.3%的人認為當下缺失錢學森精神,只有11.2%的人認為沒有缺失。

  “不少人認為"金錢是萬能的,沒有金錢萬萬不能",但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不是在物資急缺的情況下製造了"兩彈"嗎?很多年輕人還信奉"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真是這樣嗎?”

  李德華曾將這個問題拋給10多位將軍,他們一致回答:“我們做士兵的時候,沒有想過當將軍。”“如果都想做"將軍",誰會甘願犧牲呢?”李德華説,錢老的每一個行動都體現了愛國精神和犧牲精神,發揚和傳承這樣的精神,才是對錢老最好的緬懷。

  調查中,72.4%的人認同,“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就是對錢老最好的緬懷”;77.3%的人建議,國家設立“錢學森獎”,專門獎勵和激勵中國科技界的傑出人才。

  在何家生看來,錢學森精神在這個時代沒有缺失,那片土壤還在。雖然現在社會價值多元化了,但在國家的危難關頭,在社會最需要的時候,這種精神會傳承下去。

  “都説"80後"不行,汶川地震證明,他們能擔當;都説弄不明白"90後"在想什麼,可這次湖北大學生的捨身救人,感動世界。”告別儀式上70歲高齡的李奶奶説,只要社會樹立正確的楷模,引導青年繼承和發揚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國家將大有希望。

  何人堪當今世楷模?本次調查中,“不斷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排名第一,76.7%的人選擇此項。第二是“在一線勤勤懇懇工作的人”(73.4%)。接下來還有:“嚴謹治學的學者”(70.2%)、“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人”(66.9%)、“捨己為人的人”(49.7%)、“教書育人的人”(45.9%)。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