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直選始終行走在高層決策的視線中,從一定程度上説,公推直選是高層指導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的成功範例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郭奔勝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再次重申了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選範圍”,外界對此解讀為基層探索的“公推直選”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範圍運用。
此前,南京市率先在城市社區黨委班子換屆中,運用公推直選這一競爭性的選舉制度産生了363個新的社區黨委班子,在社區黨員和居民中産生了很大反響;社會輿論也給予了高度關注,認為這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內基層民主探索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而在這期間,江蘇省委組織部也派出了幾路人馬對十七大前採用公推直選換屆的73個鄉鎮進行回訪性調查,據參與調查的人員透露,此舉旨在全面評估公推直選的運用效果以及完善公推直選的路徑。
公推直選,作為黨的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探索,其發端與發展經歷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三次代表大會,最終在十七大修改黨章時被正式吸收進來,具體表述為“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
據本刊記者了解,公推直選從2001年四川平昌等地的首次運用,到十七大前江蘇等地的高調運用,再到十七大鄭重修改黨章,經歷了“敏感事項”,即只做不説,到後來的“討論事項”,即多做少説,再到後來的“正常事項”,即又做又説等三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公推直選始終行走在高層決策的視線中,從一定程度上説,公推直選是高層指導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的成功範例。其中江蘇省及南京市的探索熱情強化了這個互動,也加快了高層決策的進程。
“兩個問號”提速試點
“書記直接選出來了,副書記怎麼辦?委員怎麼辦?”這是2004年3月中央主要領導在新華社一份內部材料上的批示。這份材料寫的是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黃墩鎮黨員大會直接選舉鎮黨委書記的見聞。由於黃墩鎮黨委只是原黨委書記調離崗位,而不是換屆,因此公推直選只涉及書記一個人選,而不是整個班子,所以中央領導連提出了兩個問號,是希望能在實踐中給予繼續回答。而正是這兩個問號,一方面使得中央有關部門更加關注公推直選的實踐,另一方面也鼓舞了基層對公推直選的進一步探索。
“黃墩直選”是江蘇省探索公推直選的第一個嘗試,就收到了高層如此關注的效果,從此堅定了江蘇省探索公推直選的信心。有關部門就落實中央領導的批示而專門下發了文件,要求江蘇省委在穩妥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公推直選試點,用實踐回答中央領導關心的問題。
“黃墩效應”很快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江蘇省委組織部很快拿出了在個別鄉鎮黨委班子換屆中運用公推直選的方案,隨後在泗洪縣、溧陽市、儀徵市等部分鄉鎮換屆中進行了實施;二是部分參與黃墩直選方案設計的組工幹部對公推直選産生了濃厚興趣,自覺進行研究和運用,其中現任南京市委組織部部長、時任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奇就是其中一位。南京市本次能夠在城市社區換屆中全面運用公推直選,與王奇的堅持分不開。
由於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直接指導,江蘇省對公推直選的探索進入一個活躍期。在經歷了2004年的個別試點、2005年的多點試點後,2006年江蘇省迎來了全省800多個鄉鎮黨委集中換屆。對於是按照傳統的間接選舉方式換屆,還是採用公推直選的方式換屆,成為江蘇省委領導重點思考的問題。以往鄉鎮換屆中,省委髮指導文件,重點是市縣去組織實施。而這一次的鄉鎮換屆非同尋常地進入省委主要領導的決策視野,這與兩年前的批示不無關係。
有這麼一個插曲,2005年年底的一天,江蘇省主要領導在儀徵與部分公推直選的鄉鎮黨委書記進行座談,重點是了解這些鄉鎮黨委書記對公推直選的看法以及縣委主要領導對實施這一探索的體會。座談會進行到很晚,大家討論很熱烈。會上議及的在所有換屆鄉鎮中能否運用公推直選的想法,讓當時在場的同志都感到很興奮。但800多個鄉鎮同時搞換屆直選能否成功,沒有人有絕對的把握。
後來,江蘇省委組織部向中央有關部門遞交了大範圍運用公推直選的報告,得到的回復是,不主張全面推開,要求結合換屆繼續擴大試點,積累相關經驗。江蘇遵照了中央有關部門的指示,選擇了包括南京高淳縣在內的73個鄉鎮進行了不同類型的公推直選試點。其形式既有黨員大會直接選舉黨委班子的,也有黨代表大會直接選舉黨委書記的,還有黨員大會直接選舉委員、再由委員選舉副書記、書記等。多種類型探索的目的是要積累經驗,為優化方案探路。
以換屆較多運用為標誌,江蘇省對公推直選的探索漸漸進入點面結合的階段。即有的縣選擇一兩個鄉鎮進行試點,而少數幾個縣在鄉鎮換屆中全部運用公推直選。這些試點始終是在江蘇省委主要領導的過問下進行的,也始終與中央高層保持著情況反饋的通道。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