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23日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宣佈,台灣與美國已經簽訂了《美國牛肉輸臺議定書》,確定台灣未來將從美國進口帶骨牛肉、牛內臟、牛絞肉和加工肉品。這樣一個決定引發了台灣各界強烈反彈,那麼台灣當局為什麼要從美國進口牛肉?進口美國牛肉,為什麼會讓台灣各界十分不滿,本期節目我們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邀請台灣兩位嘉賓,共同來探討和分析。一位是時事評論員黎建南先生,一位是台灣陽明大學教授潘懷宗先生,歡迎二位。
潘懷宗:大家好。
黎建南:李紅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二位好,在進入今天話題探討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台灣從美國進口牛肉這件事情。
小片: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衛生部門23號宣佈將開放進口美國帶骨牛肉和內臟,此舉在台灣社會引發軒然大波。
曾擔任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的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美國是瘋牛症疫區,而瘋牛症病毒多潛存于牛的內臟、脊髓等部位,因此開放美國牛內臟、絞肉與脊髓等具有高風險的食材進口台灣的政策極為不妥。郝龍斌還宣佈,將推動“拒絕使用美國牛內臟、絞肉與脊髓自主管理聯盟”與自主管理認證機制。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對外表示,所有抗生素荷爾蒙都囤積在內臟裏,造成瘋牛病的變異蛋也大多在內臟中,此外,牛腦毒素致病率高達66%,脊髓致病率高達25%。因此從醫療專業角度來看,堅決反對進口美國牛肉。
台灣民意代表不分藍綠也都對衛生部門的決定提出批評。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表示,美國是疫區,牛肉相關産品都不能當作飼料,怎麼還可以拿來給人吃?
面對各方質疑和不滿,27日,台灣衛生部門負責人楊志良表示願意下臺承擔責任。同一天,台灣行政部門強調,牛腦、脊髓、牛眼、頭骨等高風險部位仍被禁止進口到台灣。
主持人:我們也是從台灣媒體的報道中看到的,這次台灣從美國進口牛肉,最受爭議的就是內臟部分,潘教授,為什麼台灣民眾對進口美國牛肉牛內臟會這麼不滿?
台灣陽明大學教授 潘懷宗:我想這要從所謂狂牛症科學根據來談起,因為狂牛症是一個變異性普利昂蛋白質沉積在神經細胞上面,因為沉積到神經細胞上面之後,神經細胞開始死亡。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一定會出現所謂躁動不安,最後無法站立,無法行動,最後産生死亡。這些所謂的變異性普利昂蛋白質經過解剖後發現,它主要是沉積在腦部、脊髓、頭骨還有很多內臟跟血液當中。
同時因為牛只在發病年齡上面,根據科學文獻報道我們也發現,就是大約是在兩歲以前是不太會發病的,同時是在三歲左右發病最多。也就是説大概在36個月,一般如果答應進口30個月以上的牛只的話,它的普利昂蛋白質變異情況就非常嚴重。所以在年齡上,就是以兩個點,一個是20個月,一個是30個月,也就是按照發病年齡來看,另外就是沉積部位,如果部位沉積多,一般來講我們也不希望它能夠進口。所以這一次在台灣進口美國牛肉裏面,這兩個底線完全喪失,第一個是我們答應30個月以上牛只可以進口,也就是它的罹病風險非常高,第二個就是內臟部分,以及絞肉部分都能夠進口,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一個嚴重打擊。所以因此台灣民間跟科學家,還有醫學界人士大規模反彈,認為這樣子一個進口是完全“輸到脫褲子”,而且是完全沒有任何立場,對於台灣涉外這些行政人員,都覺得非常不恰當。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