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華文教育遭遇“軟肋” “漢語熱”前難題待解

 

CCTV.com  2009年10月16日 03: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電 題:華文教育遭遇“軟肋” “漢語熱”前難題待解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教育。”如今海外華文教育遍地開花,並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及國際地位的提高而不斷升溫。然而,華文教育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缺少當地教育部門支持、學校缺乏資金保障、師資力量缺乏、教材缺乏針對性等。

  在向第一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提交的論文中,海外華文教育界人士儘管為全球“漢語熱”興起帶來的海外華文學校新機遇所鼓舞,也在暢談經驗的同時坦陳了困境。

  “菲律賓鄰近中國,隔海相望,擁有幾百萬華僑華人,華文教育理應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方興未艾,但遺憾的是,我們所看到仍然是畏縮不前。”菲律賓馬尼拉愛國中學校長陳金燦直言當地華校困境:當教師“一氣、二差、三低”,受學生家長氣;福利差,環境差;社會地位低、工資低、成就感低,華人青年不願加入華文教師行列。

  美國芝加哥希林UIC中文學校校長何振宇最大的感觸是,“華文教育受社會大環境的鉗制”。他感嘆,北美的華文業餘教育實際上還是第二語言的教育,尤其那些主要説中國地方語言的家長們,更不能建立標準普通話的小環境;加上東西方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孩子們在成長中主要接受的是主流的西方文化。

  “缺乏財力,尤其缺乏當地政府的財政支持,是海外華文學校的先天性缺陷,也是影響其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理事長趙國剛説,目前歐美地區的中文學校基本模式都是業餘性的操作與管理,學校長期面臨校舍不能保證的困境。師資隊伍基本上是業餘兼職,教育背景參差不齊且流動性很大,教學效果很難有大的突破。

  來自加拿大亞爾伯達省卡爾加裏市的杜綺玲對此深有同感。她説,學生來自不同的族裔或不同的中文背景,中文水平參差不齊,令教學難度增加。

  她還建議,中國官方應支持中文學校與當地政府機構的關係發展。“如果中國駐當地代表機構能以官方名義,頒發獎牌或獎狀予卡城公立教育局和出租校舍給中文學校的卡城公立學校,以表揚他們對華文教育的支持,定有助於促進和保持雙方良好關係。”

  始創于一九九四年的英國中文學校聯會可謂海外華文學校抱團發展的範例,該聯會目前共有約一百所會員學校,在校學生總數超過一萬三千人。聯會會長鮑陳咏梅説,近年很多會員學校在經濟上遇到困難。政府資助減少,課本價錢增高,籌足經費甚感艱難。

  今年八月,中國華文教育聯席會議考察團赴歐洲考察華文教育情況,先後走訪了英國、荷蘭和法國的中文學校和華文媒體。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表示,中國政府涉僑部門今後將加強協調和聯絡,在教材、教師培訓以及夏令營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時還將通過政府間和教育部門間的溝通,尋求當地政府對華文教育的重視和支持,促進華文教育辦學機制的改善。但他也強調,推動海外華文教育歸根結底要以海外僑胞的力量為主,中國政府涉僑部門會在更大程度上給予支持,“但終究只是輔助性的”。

  近年來,中國國務院僑辦大力扶持海外華文教育,通過編寫發行華文教材、開展師資培訓以及舉辦豐富多彩的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等,幫助海外僑胞尤其是華裔青少年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設立了華文教育專項獎學金,支持海外華裔青年及現職華文教師來華接受系統學歷教育,為海外華文學校培養未來骨幹師資力量。

  即將召開的第一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將主題定為“抓住機遇,凝聚力量,推動海外華文教育大發展”,正是為了讓海內外各界在開展華文教育工作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增進共識,攜手推進海外華文教育發展,促進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完)

  相關鏈結:

責編:劉海豐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