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高考改革正漸次展開 各省份新方案力求新意

 

CCTV.com  2009年10月10日 02:4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從2007年,廣東、海南、山東、寧夏4省區率先啟動新課程高考,到今年,天津、浙江、安徽、福建、遼寧作為第三批試驗區“試水”新高考,全國已有11個省、市、自治區的新高考方案陸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前三輪試點中,各省市的方案都在求新、求變中呈現出很多新意,隨著試點地區的擴大,方案中所體現出的新課程理念也更為突出。一場針對現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中國漸次展開。】

  >>廣東從“冒進”到“回歸”

  2004年,山東、寧夏、廣東、海南4省區作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試驗區進入試驗。3年後,4省區的新高考方案陸續通過教育部的評審。當年6月,新高考正式與考生見面。在首批試驗區中,廣東的方案無疑是備受爭議的一個。

  按照當年公佈的方案,廣東省實行“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方案。其中,“3”為語文、數學和外語。“文科基礎”、“理科基礎”全部只考新課標的必修課內容。“X”為選考科目,有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術科、美術術科、體育術科等9門學科,任選一科。選考科目X的設置,打破了傳統高考統一命題、統一科目的舊框架,學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體現了高中新課程理念中所強調尊重個體差異、多樣性的特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來選擇考試科目。

  然而,考生對此並不買賬。在廣東第一年新高考中,競爭小、容易得分的科目成為大部分考生的首選,那些自己喜歡、分數不容易拉開的科目極少有人青睞。同時,由於新高考記分方式由沿用多年的標準分改為原始分,各科試題難度不一,分數難具有可比性,引起家長和考生的質疑。

  在2007、2008兩年的高考中,都有考生及家長因某一X科題目偏難而“上書”省考試院,甚至要求重新核定理科各X科的評分標準……2008年1月的廣東省兩會上,民進廣東省委遞交提案,建議取消X科。當年11月,廣東新高考出臺了調整方案——從2010年高考起,取消選考X科目,考試科目調整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這與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高考科目類似。對於這次變化,廣東省教育部門解釋,取消了X科,雖然對高中課改所要求的重視考生的選擇性有所降低,但更能兼顧到考生接受選拔時的公平性,更為廣大考生所接受。

  高考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對目前各省市實行新高考一直給予密切關注。在他看來,新課程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強調多元化、多樣化,很多試驗區的高考方案也在一定程度體現了這些內容。同時,新課程所要求的多樣化、靈活性、選修、模塊等理念一定程度上與高考實際操作存在一些不能契合的地方。

  劉海峰認為,大規模的選拔性考試,最重要、最需要關注的還是公平、高效率,具有可比性。如果沒有可比性,公平就很難實現,如果太多樣就容易出現可比性不夠的情況,廣東方案的調整便是這樣的例子。

  >>江蘇頻繁變化的新高考

  2008年,江蘇省進入新高考試驗區。作為教育大省,江蘇的高考一直在變化中摸索前行,甚至有媒體歸納出江蘇的高考“十年換了5個方案”。如此高頻率的變換,在該省設計新高考方案時也未能倖免。

  與首輪試驗省市的高考方案相比,江蘇方案的複雜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該方案強化了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在高考中的比重,2008年江蘇高考統考科目只有3門,即語文、數學、外語,總分480分。同時,學生在高二時進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的學業水平測試,其中選修測試科目兩門,必修測試科目四門。選修測試科目由考生在歷史、物理中選擇一門,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選擇一門。學業水平測試分ABCD4個等級,4門必修科目必須達到C級以上才能參加高考,兩門選修科目必須達到B級以上才能報考本科,要錄取到重點本科,等級要求則更高。

  “將學業水平測試成績與高考錄取挂鉤,是江蘇方案的一大特點。”劉海峰説,大部分省市將會考成績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而江蘇的做法是直接將學業水平測試成績與報考本科、專科的資格挂鉤。“把原來的選拔規則由一條線變成了兩條線,選拔方式更模糊,引起的問題也會更多。”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當年的江蘇高考報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文理倒挂的局面,許多優秀考生因為選修科目得C而無緣本科。南京市文科狀元因為選測之一政治未達到A+,與自己最喜愛的北大失之交臂,因為北大招生限定條件是先要求兩個選修科目A+,再劃定投檔線。當年江蘇高考結束後,爆發了幾次考生和家長上訪的群體事件,在考生、家長、學校的一片抱怨聲中,今年1月,江蘇省公佈2009年高考方案將有微調,這已是該省新高考方案的第三次調整。

  對於江蘇頻繁調整高考方案,劉海峰認為,高考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利益,它不僅是一個考試問題、教育問題,而且與公平、穩定等有很大關係。如果改動太多、太快,會給中學教學帶來不小的影響,吃虧的主要是家長和學生。高考研究者和決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能因難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於輿論壓力盲目地為改革而改革。

  >>浙江試水個性化高考

  今年出臺的浙江省新高考,在公佈方案時就被媒體高調地冠以“個性化高考”。延續了前兩輪試驗區依據高中新課程理念設計新高考方案的思路,浙江的新高考在考生個性化和自主選擇性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給予不同類型的學生更多的選擇權,考試科目由過去的統一科目變成三種不同類型:一類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組合的基礎上,增加自選模塊考核內容,重點測試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類科目維持原有“3+X”科目組合,重點測試獲得通用型知識的能力;三類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語、數、外”三科考試基礎上,增加技術科目測試,側重測試實用技能。

  三類考試形式,決定了考生的三種不同的求學方向。第一類為現行第一批錄取學校的本科專業;第二類為其他本科學校(包括現行的二本、三本學校)的本科專業;第三類為高職(專科)院校專業。考生報名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報考的類別,也可以跨類兼報,比如兼報一、二兩類或二、三兩類,同時也可三類均兼報。

  此外,浙江省新高考方案還在“多次考試”上做出嘗試,首次設立高考英語聽力和技術考試,放在平時進行,學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限定2次以內),並從中選擇一次考試成績計入總分。

  相比前幾輪試驗中出現的選做、選考等形式,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出臺具有革新意識。分科類選考的出現給予學生更大自主權,不同水平的考生可選擇自己適應的方向。也將“一考定終身”的選拔模式逐漸引向結合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實行綜合評價、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選拔模式。

  “分類考試是今後高考發展的趨勢。”劉海峰説,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透露出的改革精神已得到業內認可。如高職教育強調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像上海和北京就已經做了幾年高職自主招生的試點,脫離高考,單獨或聯合進行考試,浙江的嘗試就可以使一些考不上本科和重點線的考生,降低學習難度,選擇高職作為求學方向。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中英語聽力放在高考期外考的做法也得到了劉海峰的讚賞,考生在高中階段有兩次高考英語聽力考試的機會,取最好成績。劉海峰認為,外語類考試穩定性比較強,起伏不會很大,聽力不放在高考期間考,多次考試取最好成績,分解了高考的壓力。“這已成為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點。”

  明年,全國所有省份都將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這意味著到2013年,全國所有省份都將進入與之對應的新高考。作為教育部“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席專家,劉海峰對高考改革一直持謹慎態度。他認為,高考改革是一個非常慎重的工作,不宜突變式的革命,漸進式的改良會優於突變式的革命。

  在劉海峰看來,高考改革最好是在長遠規劃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逐漸推進,引起的震蕩會比較小,學生和老師也容易適應,如果一些方案朝令夕改、翻雲覆雨的話,會造成中學教學尤其是高中畢業班的教學無所適從。

  “北京的新高考方案是一個比較符合中學課改時期,符合民眾期待的方案。”劉海峰表示,剛公佈的北京新高考方案體現了在漸進的過程中進行改變,並不是突然變化,而是採取分步走,這樣引起的社會震蕩會比較小,具有相當可行性的。“既體現了穩定性,又體現了一定的改革精神。”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