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倒賣“洋垃圾” 掘出豪宅群

 

CCTV.com  2009年10月07日 11: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在碣石鎮,“衣比紙賤”。

“洋垃圾”服裝多得觸目驚心。

  陸豐碣石年銷“洋垃圾”服裝上億件 非法行當經營十多年 被打擊後今年又再抬頭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世上有一個地方遍地服裝卻無人撿拾,你肯定會嘲笑這純屬無稽之談。但若你親自來到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便會相信“衣比紙賤”絕非天方夜譚。在那裏,衣服賤到了什麼程度?一件件衣服如垃圾一樣,從一輛輛載滿服裝的三輪車上傾滑落地,卻無人理會。

  碣石鎮為何會出現這種怪現狀?這些看起來光鮮卻廉價的服裝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它們是否將走進你我的生活?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文/圖 本報記者張強

  陸豐碣石,一個擁有33萬人口的海邊大鎮。大海給碣石人帶來了生猛鮮活的海鮮,也給碣石人帶來了透著霉味的服裝。據説有1萬個碣石家庭靠販賣那些外國人——甚至是外國死人淘汰的舊服裝發家致富,他們把這些衣服賣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家家騰房搭屋堆舊衫

  李群(化名)是碣石本地人,他説,當地人都把“洋垃圾”服裝稱為“舊衣服”,在公開層面,他們不願提及“走私”和“洋垃圾”這兩個貶義詞。但在與顧客的交流過程中,這兩個詞卻是一種噱頭,是最大的賣點。

  在李群的近親中,竟然沒人從事“舊衣服”生意,這在當地非常罕見。

  9月15日,記者和李群騎著摩托車暗訪了碣石鎮的幾大“洋垃圾”服裝聚集地。從大路拐進一條條狹窄的街巷,眼前的景象讓記者震驚:在這裡,除了服裝,還是服裝。

  鎮上的“洋垃圾”店主要集中在三家村、道井、東關巷、新繞、水巷口和打石廟,各店場的規模各異,有的大場主要從事批發業務,絕大多數以家庭為單位的店舖則從事較小規模的交易,甚至零售。其中,道井和新繞兩地的規模尤其龐大。所有店舖,均無合法經營的牌證。

  在打石廟一帶,當地居民都把一樓騰空,用於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懸挂樣品。巷子本就狹小不堪,卻仍有不少居民在稀缺的空地上搭建起鐵皮房,用做店舖。一輛輛三輪車在巷子裏穿行,並不時在各個店舖前停留,店裏的主人和夥計們跑上前去,興高采烈地卸貨、裝貨。由於三輪車後兜被塞得過滿,且巷子路面狹窄不平,時常有衣服滑落到地上。但據觀察,根本沒人願意彎腰撿拾,地面上滿是沾滿塵土的骯髒服裝,巷口的垃圾堆裏也幾乎全被服裝所充斥。

  在如此狹窄的巷子裏,堆放著如此多的服裝,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新衣”賣相翻新有術

  懸挂在各家店內的樣品,從幾米開外看去,幾乎與新服裝無異;只有近距離細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後,是店主和夥計們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這些服裝一開始從集散地運到店舖時,被堆放得雜亂無章,猶若垃圾,從中幾乎找不到一件賣相好的。記者從幾家店舖的老闆處獲悉,那是為了節約集裝箱的空間,把服裝都壓縮得緊緊實實。

  拿到貨以後,店老闆首先要分門別類。接著,他們得用板刷和去污劑把衣服上一些較為明顯的污漬刷掉——記者甚至在幾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跡的污點。許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經起毛球,他們同樣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時甚至得用上拋光設備。

  原本就是舊貨,加之擠壓,不少服裝的紐扣都已脫落,店老闆們早已採購了形形色色的紐扣。某些貼身穿的服裝,由於被其“一手用戶”較長時間的汗水侵蝕,後脖部位商標上的字樣已經非常模糊。店老闆們早就採購了形形色色的商標布塊,重新拆縫。

  一般的服裝經過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銷售;那些“無可救藥”的,只能當作垃圾拋棄。但價格稍貴的毛料上衣和牛仔褲等,卻還需額外的電熨。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