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萬鋼:新中國60年是中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的60年

 

CCTV.com  2009年09月30日 11: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專題:新中國成立60週年新聞24小時播不停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新中國成立60週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情況。(人民網記者 何萌 攝)

  人民網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9月28日電(記者 賀迎春)今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慶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60年,也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蓬勃發展的60年。

  萬鋼介紹了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科技發展成就。

  萬鋼説,60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從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時候,毛主席就提出過“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90年代中期,中央又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奮鬥目標。應該説,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不斷實現了自身的跨越,為推動現代化的建設,為改善人民的生活,為維護國家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60年來,中國科技發展條件不斷改善,首先在科技人力資源方面,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走入了高等院校、各種職業學校,為我國提供了源源不斷地科技人力資源。到2007年底,能夠為科技發展提供的人力資源已經達到了4200萬人,科技的投入持續大幅增長。2008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的經費支出達到了457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超過了1.5%,形成了包括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文獻、科技數據在內的比較完備的科技基礎條件和學科佈局。

  60多年以來,中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術創新成果。從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瞄準著世界科學前沿,相繼在多復變函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瑪負超子、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後,又在高溫超導、納米科技、量子通訊、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領域的創新成果,超級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等許多重大關鍵産業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超級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它的大面積推廣,不光為中國人民,也為全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據統計,僅超級雜交水稻增産的糧食就可以每年多養活6000多萬人。

  60年來,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致力於關鍵技術突破的攻關計劃,致力於農村科學技術發展的“星火”計劃,致力於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的“863”計劃,致力於推動高新技術産業的“火炬”計劃,和致力於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的“973”計劃。這些計劃相繼得到實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以科學技術進步法為標誌的科技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獎勵制度和知識産權制度,出臺了一大批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逐步增強。目前我們在各類科學技術計劃中,企業承擔的項目已經超過了40%。科學普及的活動在全社會展開,全民科學素質得到了不斷提高。60多年來,國際科技合作不斷深入,中國已經和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的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達到了104個,積極地參與了多個國際科學技術大工程。民間科技交流也十分踴躍。

  萬鋼表示,60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實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為維護世界和平、探索太空做出貢獻的國家之一。基礎工業,製造業、新興産業的技術創新水平顯著提高,高技術産業已經成為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的動力。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已佔我們國家的工業增加值的9.8%,佔出口的比例接近20%。科學技術在推動節能減排,服務北京奧運,支撐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重大的工程和重大活動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服務於“三農”,抗擊SARS,防控禽流感、戰勝雨雪冰凍災害以及去年驚天動地的汶川抗震救災當中,科技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萬鋼同時指出,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快速發展,中國的科技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對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挑戰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