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慶閱兵新型坦克方隊打頭陣 箭形編隊首露臉

 

CCTV.com  2009年09月29日 13: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廣播網  
專題:新中國成立60週年新聞24小時播不停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中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閱兵式上,幾十個裝備方陣將以排山倒海之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據了解,此次受閱裝備全部為我國自主研製,90%的裝備是首次亮相,集中反映了國家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今天的節目中,中廣網記者就帶你走進閱兵村,領略裝備方隊排頭兵——某新型坦克方隊的風采。

  將在60週年國慶閱兵中擔任裝備方隊第一方隊第一排面第一台引導基準車的駕駛員、北京軍區某紅軍團四級士官丁輝在苦練駕駛技術。基準車關係到整個方隊的前進速度與時間,以及與徒步方隊的距離與銜接、與空中方隊的協調。他的目標是:零誤差。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箭型排列寓意多

  在位於北京通州的裝備方隊閱兵村的訓練場上,解放軍最先進的某新型主戰坦克轟然開進。作為裝備方陣的排頭兵,這支誕生於1928年7月平江起義的紅軍團隊,從井岡山會師到萬里長征,從三大戰役到抗美援朝,光榮戰史令人肅然起敬。作為我軍首批完成摩托化和機械化改裝的部隊,它的發展堪稱我軍從騾馬化時代走向信息化時代的一個縮影。

  某新型坦克方隊由23個英雄連隊組成,成為了閱兵村的一大特色。方隊總結梳理了參加閱兵的23個連隊的連史故事,作為受閱官兵們的第一課,官兵們在感動中受到震撼,在敬佩中明確了方向。

  方隊政委孫曉剛説,他們也積極發揮聰明才智,群策群力,獨創了60年閱兵史上第一個嶄新的裝備隊形。

  孫曉剛:這個隊形是最新型的!13次閱兵它沒有這種隊形,體現了給世人一個很直觀的印象,給世人一個驚喜,同時也是奉獻一台精彩盛典,本著這個目的我們研究這個。當時研究它的時候,我們在下面也探討了,最後各級的智慧成果結晶,才成就了方隊的基本隊形。為什麼把它放到第一方隊呢?我想第一方隊它有它的概念,它首先引領著一個潮流,你比如説像我們這個團隊,它是最早由騾馬化到摩托化(轉型)的,最早的一支部隊,第二個也是最早由摩托化變為機械化的部隊,同時目前我們這個部隊正在探索由機械化到信息化這個轉變。所以説他所凝結的這個歷史的底蘊,還有它成長的過程,一直是在引領著機械化部隊的潮流,包括我們部隊上級給我們的任務也好,還是我們面臨的任務也好,它都是能夠代表解放軍部隊的一個發展的趨勢。所以説把它放到第一個方隊,我個人的感覺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二個就是説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講,它是一個最老牌的紅軍團隊,是最值得信賴、最忠誠的一個部隊,我們軍的部隊,從南到北,祖國各地都留下了我們軍的腳步,另外我們團,首先是軍的一個老根,由這個根逐漸綿延起來師、然後到軍,現代化的集團軍。它這個傳統,就是我們寫的這幾句話:赤膽忠誠、鋼鐵意志、敢打必勝、勇爭第一,這是我們軍的軍魂,同時也是我們的師魂,是我們一脈相承的。

  孫曉剛政委説,這個新隊形體現的是官兵自主創新的觀念,也寓意著部隊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

  最新隊形體現了幾個創新:第一個是觀念的創新,過去坦克陸戰之王,最新的坦克肯定要放到頭;另外這種創新代表著觀念的轉變,創新的隊形代表著一種創新的思維,第二個就是敢打必勝的這種寓意,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就説只要拉開它就不會回頭,這是體驗這個部隊的作風。再一個我感覺這個隊形還寓意著轉型期的觀念的轉變,機械化到信息化過渡的代表。

  創新訓法應對創新隊形

  新隊形排面增加,騎線——也就是坦克們走的直線,條數也增多了,正向卡距變成了側向卡距,駕駛員視角加大等難題也隨之而來。在訓練中,他們提出了一句口號:“創新的隊形要用創新的方法和手段”,研製開發了側向卡距儀,採取縱向卡距為準、橫向卡距檢驗的方法,從橫、縱兩個方向上摸索誤差規律、校正卡距,適當增加了整方隊合練時間,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

  方隊長王喜富告訴記者,這個難度應該説比原來方隊隊形難度要增加一些,因為排面增加了,走的騎線增加了,使得訓練難度增大了。另外來講第一方隊本身就影響著它的訓練效果,制約了後面方隊的一個情況,所以對我們要求可能更高一些。

  一般來説我們主要是堅持車下苦練,車上精練,另外就是引進科技手段,科學組訓。你比如説我們坦克現在來講的話,出現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説在修正方向的時候,他可能要降速,這是等速就不太穩。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就要摸索規律,那麼這個規律怎麼找呢?就需要反復地通過數據統計論證,最後我們現在的話統計了三萬多個數字,把它誤差和它規律找出來,最後通過這個規律再確認解決,這樣的話我們的精度越來越高。

  記者:整個在閱兵訓練期間累計了三萬多個數據?

  王喜富:是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數據,剛才我説的只是這個方面,再加上我們隊列訓練,包括其他整體訓練的話三萬多都不止。

  第一輛坦克車的執行方隊長、該團八連的連長王南元,因其第一個帶裝通過天安門,被稱為裝備受閱第一人,他告訴我們,新隊形給在他們的實際訓練帶來了很多新困難,他們就是依靠科學的手段將壓力化為動力,較好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王南元:今年這個隊形和以往不一樣,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後來合練了很多次以後,才發現確實這個重任非常大,而且現在感覺壓力非常大。每次指揮的時候,尤其是當這個部隊調整到調整線的時候,我要觀察地面指揮員他的旗語,然後指揮我整個方隊前進,而且我們方隊一走,後面的方隊跟著我們方隊就走了,所以我的這個時間必須分秒不差的。然後準時地按照指揮員的口令,準時從調整線出發,這個必須和地段指揮旗語要協調好,我們協同就是5秒鐘。他倒計時,他聽上級的對講機聽指揮,完了三個人同時卡表,三個人對表時間都是一樣的,他説倒計時,十、九、八、七,到我那開始,他“叭”把旗子舉起來,把旗子一舉,這個時候我下口令,下“第一方隊準備前進”,最後我大概默數到快三的時候,然後開始喊:“前~”,然後拖一點,正好到那旗子一落,我喊“進”!口令一落,這個時候每個車檔都挂好了,腳都踩到離合和油門上了,一松了以後,整個車,“叭”在他旗子一落的瞬間,車全部前進,這個時候我們車是按照分列式停放的,所有的車同時啟動,這樣就減少時間上的誤差。

  有一次就是我記得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次合練的時候,當時他那個旗子舉早了一點點,他在第八秒鐘的時候就舉旗了,我還是按照5秒鐘來下,但是我一下“前~”,他旗子老不放,這個時候我著急壞了,我的聲音始終在那拖著,不敢喊那個,因為我知道“進”字一齣,車馬上就走,這個時候誤差就出來了,1到2秒的話,這個時間,因為我要誤差兩秒,後面的車誤差時間就拖的更長,誤差就很大。所以當時比較著急,後來終於旗子一落,我進字一齣,那個心裏踏實多了。後來下來以後,我當時以為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感覺我平時喊,感覺那5秒鐘不會那麼長,後來下來一問才知道,他是第8秒鐘時候把旗子舉起來了。

  作為裝備第一方隊,從閱兵式轉入分列式,他們轉換準備時間是最短的,而作為第一個亮相的裝備方隊,受關注度肯定又是最高的。受閱官兵心理壓力比較大,方隊為此科學編排,將閱兵動作形成固定式流程,反復演練。製作了《流程手冊》、《流程提示板》張貼在駕駛室的顯著位置,反復探索了10秒提速法,變一個排面一個排面的調整為同步調整,將調整時間從原來的25秒縮短到10秒,有效解決了裝備排面調整中出現的前後擁擠問題。

  王南元:反正通過這幾次鍛鍊,感覺心理素質有一定的提高,原來第一次剛上去的時候,也是心理比較緊張。我感覺緊張表現在哪一方面?就是這個手老是在胸前指揮開關那個按紐上,來回這麼挪,老害怕按錯了,因為上面那個是車內通話,下面那個是指揮所有全方隊的,因為一按錯的話,我車內能聽見,但是車外所有人都聽不見了,就害怕按錯,好是在那動一下動一下,老是緊張,反反復復的確認一下究竟是不是這個鍵,那個前期訓練還是有些緊張的地方。

  而且加上現在合練的次數多了以後,基礎、技能這方面基本上掌握的比較牢靠、比較紮實以後,心裏有底了,不像原來那樣,心裏老是感覺沒底,不踏實,現在因為駕駛員那塊,各方隊駕駛員那塊,因為一走的時候,一發動了,一説發動,全車都發動了,沒什麼情況,心裏一下就踏實了,這車一發動踏實了,然後一走,走起來以後沒人報告情況,心理又踏實了,這個時候心裏就感覺。

  昔日輝煌永載史冊,先輩業績催人奮進。這支昔日的英雄團隊,在閱兵村實現了又一次的涅槃和嬗變。對於一名來自基層的連長,王南元説,閱兵訓練不僅僅是為了國慶通過天安門那一刻的輝煌,對於部隊長遠的建設也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作用。

  首先來講為我們團隊也好,或者是為連隊,培養一大批技術人才和技術骨幹,將來這一批人回到團隊以後,他都是我們連隊也好、團隊,都是一些技術骨幹。無論是駕駛員還是車炮長,車炮長來講,他可能在隊列方面,他可能就是這個連隊的一批骨幹,從他身上把我們閱兵的一些隊列方面的東西就帶到連隊去了,使這個連隊跟隊列上有了進步;作為駕駛員,駕駛技術肯定是沒問題的,這是一方面的影響。第二方面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因為他在閱兵村以後,通過長時間的管理上,一個是精神上可能鍛鍊磨煉了自己的意志,他回去可能從自己自身影響到身邊的戰友。第三個是作風上面,培養了非常頑強的作風,包括各方面的養成也好,對部隊也是一種影響。

  記者:精神財富?

  王南元:對,一筆非常大的精神財富!各方面都有。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