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黨領導的事業成就輝煌,60年黨執政的經驗極為豐富。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60年黨的自身建設圍繞執政黨建設這個重大課題展開,在探索和創新中前進。
從共産黨執政規律和黨自身建設規律的角度,回顧、總結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經驗,可以得出以下認識:
——把握一個中心: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貫穿一條主線: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堅持一個方針: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圍繞一個目標:建設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
——發揚一個精神:改革創新精神。
●作者簡介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工作及研究,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60年,也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60年。60年滄桑巨變,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歸根到底,是因為有了共産黨的領導。在舉國同慶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回顧總結黨的建設的歷程和經驗,加深對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對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制定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緊密聯絡政治路線建設黨,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根本。抓住了這項根本性建設,黨就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家的發展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政治建設,為制定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作出了不懈努力,也在艱辛探索中付出過沉重代價。建國初期,在認真貫徹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路線的基礎上,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條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完成,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黨的八大科學分析國內主要矛盾,制定了儘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但八大後不久,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和我們黨主觀認識上出現偏差,八大的正確路線沒有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等問題上犯了一系列錯誤,階級鬥爭擴大化、絕對化,直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錯誤,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一場災難。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並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主要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完成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和任務,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抵制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13億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穩定地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
緊緊圍繞制定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加強黨的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最要緊的事。60年的實踐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第一,正確認識和判斷世情、國情、黨情,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和國家發展大勢,這是制定和貫徹正確政治路線的前提。第二,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體現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這是制定和貫徹正確政治路線的核心。第三,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運用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這是制定和貫徹正確政治路線的靈魂。第四,善於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這是制定和貫徹正確政治路線的關鍵。第五,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與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以黨的自身建設的正確,來保障黨能夠制定和貫徹符合國情和人民願望的政治路線。
二、注重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堅持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就有了堅強的理論支撐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是中國共産黨建設的顯著特點和政治優勢。建國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思想,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理論上不斷作出新的總結和概括。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黨的八大政治報告等文獻,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深刻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開創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也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實行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成為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1983年下半年開始、歷時三年半的整黨,1998年11月到2000年12月在縣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開展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集中教育活動,2000年11月底開始在全國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2005年開展的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及目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都極大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凝聚了全黨的力量。
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我們黨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第一,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永葆生機和活力。第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以反映時代特徵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並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第三,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築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第四,把經常性的理論學習培訓和集中教育活動相結合,大力弘揚理論聯絡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強調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強調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相統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第五,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緊密結合起來,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開闢新境界。
三、建設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關鍵。建設一支德才兼備、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就有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建設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是保證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全黨,不但要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要始終做到“兩個務必”。建國初期,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訓各級幹部的任務,通過舉辦掃盲班、文化補習班、選調部隊幹部上大學等多種措施,推動全黨學文化、學知識、學技術,著力提高黨員幹部的文化知識水平。同時開辦馬列學院,培養黨的理論和思想政治工作幹部。1956年,適應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後的新形勢,黨的八大著重提出了執政黨建設問題,強調對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1962年中央對幹部隊伍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確立並堅持了正確的組織路線,制定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通過平反冤假錯案、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實行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幹部等措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通過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幹部管理權限,實行幹部分類管理,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制定並貫徹《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積極擴大幹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等,逐步形成了管理嚴格、充滿活力的有中國特色的幹部人事制度。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面實施黨政幹部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一起抓的人才戰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人才支撐。
60年來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豐富實踐,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第一,以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實現,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領導集體。第二,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全面提高領導幹部的素質,要求領導幹部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要求,切實解決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的問題,保證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根本宗旨。第四,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第五,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改進黨管幹部方法,擴大幹部工作民主,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四、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幾百萬個基層組織具有活力,幾千萬名共産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就有了穩固的基礎
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黨的組織優勢和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的需要,黨貫徹公開建黨的方針,不斷擴大黨的隊伍。與此同時,從1951年到1954年,開展了建國後的第一次整黨,對黨員進行在執政情況下怎樣做一個合格共産黨員的教育,清理了黨員隊伍中的不純分子和消極落後分子,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60年代初,中央制定了農村、工業企業、商業企業三個黨的組織工作條例,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規範化。1962年10月,中央組織部有重點地整頓黨的基層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所有黨員進行重新登記,強調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制定了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全面推進農村、企業、街道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進中加強。“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全黨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空前提高。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工作內容、職能作用等,積累了新鮮經驗。截止2008年底,黨的基層組織已經從建國初的25萬個增加到371.8萬個。黨員總數已由建國初的約580萬名增加到7593.1萬名。我們黨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開展發展黨員工作,大批生産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大學生以及新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被吸收到黨內來,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和分佈更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60年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經驗極其豐富,主要有:第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緊緊圍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來開展,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第二,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第三,基層黨組織要成為黨聯絡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絡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第四,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第五,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建立健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好的黨風,就有了凝聚黨心民心、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巨大力量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形成的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成為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和有傚法寶。建國以後,黨處在執政地位,獲得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但一些黨員幹部沾染不良風氣、脫離群眾的危險也大大增加。1950年5月,黨中央發出指示,在全黨範圍進行大規模的整風運動,克服上級機關的官僚主義、居功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1951年開始的整黨,著重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1956年,黨的八大明確要求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的思想作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水平。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充分認識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重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從1983年開始,用三年半的時間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整頓。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絡的決定》。2001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作風建設的新任務。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倡導弘揚優良傳統作風,並&&樹立為民、務實、清廉作風,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新要求。
建國60年來,我們黨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第一,黨的作風建設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要把總體要求和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集中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第二,緊緊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這個重點來加強作風建設,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不斷改進群眾工作方式,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講黨性、重品性、作表率,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第四,堅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各種不良作風。第五,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又要努力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作風,積極探索黨的作風建設的新路子。
六、加強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的制度建設,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黨內政治生活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黨的先進性和戰鬥力,黨的團結統一和創新活力,就有了長久的保障
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只有用制度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係,才能使黨的重大決策和執行,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黨在全國執政後,把民主集中制確立為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後,圍繞增強的團結,中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現行黨章規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及“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在黨的八大時已經明確。黨的八大還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加強黨的團結統一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於民主集中制沒有制度化、法制化,因此,對“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不能從制度層面上加以遏阻。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制度建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同年8月,鄧小平同志發表著名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1987年,黨的十三大把發展黨內民主、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同政治體制改革相聯絡。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擺在突出位置。2001年9月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都對加強制度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中國共産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産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産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制定和修改,黨內選舉制度、黨務公開制度、巡視制度、幹部人事制度、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在一些縣(市、區)的試行,使黨的制度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步,各項制度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建國60年來,我們黨在加強制度建設方面的經驗主要有:第一,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是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方法。通過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形成加強黨的建設的長效機制。第二,黨章是黨內各項制度建設的根本依據,是黨的建設的總章程。要把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的權威性,作為黨的制度建設的總要求。第三,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黨的制度建設必須以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為重點。第四,高度重視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制定實體性制度,也要健全程序性制度,逐步形成科學、健全、有效的制度體系。第五,實現黨內制度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有機統一和協調推進,堅持黨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七、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大政治任務。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直接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黨在全國範圍內執政後,對消極腐敗現象的危害性,對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正確的方針和有力的措施,同腐敗分子作堅決鬥爭。建國初期,果斷處理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在全黨全社會引起極大震動,有效遏制了腐敗現象滋長的勢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展的整黨整風、“三反”運動、農村“四清”運動中,懲治了一批危害人民的腐敗分子。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在繼承過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時,摒棄搞政治運動的做法,恢復重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成效明顯。深挖腐敗分子、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治理商業賄賂等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制定和實施了《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産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和《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一批黨內重要法規。特別是2005年中央頒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標誌著反腐倡廉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在反腐倡廉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經驗,主要有:第一,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開展反腐倡廉建設,把這項工作始終放在全局中謀劃和部署。第二,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工作領域。第三,以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為重點,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第四,著力推進改革和制度建設,提高反腐倡廉的法制化水平,既重視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更重視制度的嚴格執行。切實加強社會監督,正確引導輿論監督,形成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合力。第五,實行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責編:許桂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