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澳門9月15日電(記者張家偉)2009年,澳門特區不但迎來回歸10週年,也見證新中國60週年華誕。在回歸10年的飛速發展中,對許多澳門民眾來説,他們的生活與日益革新中的祖國內地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在這些年裏,澳門青年馮偉從一個對內地所知甚少的中學生成長為普通話流利的“內地通”。他不僅目睹了國家的飛速發展,還從中繪製出了自己的人生藍圖。
不會説普通話的“跳級生”
“我當初從澳門來到北京時,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説,打車都沒辦法告訴司機怎麼走。但現在,我一年裏大部分時間都在內地與澳門兩頭走。”馮偉説,那是在2000年,澳門回歸後不久,他這個還沒怎麼開口説過普通話的澳門人就前往北京求學。
回歸前,馮偉與很多澳門人一樣,對內地的認識僅限于鄰近的廣東省。他説,那時的過關手續相對繁雜,對內地固有的陌生感也使他有所卻步。但為了尋找更好的升學途徑,中學畢業後,他還是嘗試報讀北京外國語大學。
因為不懂普通話,馮偉在接受大學副校長面試時,只能用英語來交流,但幸運的是他報讀了英語系,那位副校長覺得他英語程度不錯,便讓他直接跳級,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修讀學位。
“當時沒想到內地的學校能夠這麼靈活,這是對我這個澳門學生最好的鼓勵。”馮偉説。
馮偉説,他去求學確實是抱著一種冒險的心態,“一開始,身邊的朋友告訴我內地沒有澳門好。但我去北京讀書的那幾年,同學都來自全國各地,自己的視野在與這些同學的交流中不斷開闊,看到的很多東西反而是澳門沒有的,能找到更大的空間去發展”。
2003年馮偉畢業時,他已經能夠用流利的普通話與人交流,也因為有了內地優秀高校的學歷,他順利進入一家大型跨國地産諮詢公司北京分部工作。
“內地飛速發展,機會多多”
如今的澳門學生赴內地求學,有著比馮偉當時更便利的條件。內地高等教育水平隨著經濟條件改善有了很大的提升,學術水平逐漸獲得國際認可。內地各省市的高校每年都會來到澳門舉辦聯合招生考試。
從2006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還對港澳地區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執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
馮偉畢業後的數年間,內地GDP增長強勁,他所從事的地産業更是熱門行業。各大城市都有大量高級寫字樓、住宅落成,為他帶來一單又一單業務的同時,也讓他感受到改革開放為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他説,那時因為業務關係,經常到北京以外的許多城市出差,往往能發現很多驚喜。“那時到了哈爾濱,發現內地不僅沿海大城市發展飛快,連內陸城市都在經歷很大的變化,而且人們都願意花錢,機會多多。”
事實上,良好的發展前景不僅吸引了馮偉這些在北京求學的澳門年青一代,即便遠在國外的澳門人也不願錯過機會。聽過馮偉多次動人的描述後,他的一名中學同學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前往北京尋找事業的新起點。這名擁有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學位的同學來到北京後,很快獲得機會參加一座地標性建築的設計建設工作。
國家好 澳門好
內地的變化除了吸引更多澳門年輕人前往就業,也不斷增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聯絡。經濟發展、民眾富裕,加上更寬鬆的出入境政策,內地遊客近年來開始大量涌入澳門,直接帶動本地的娛樂業和旅遊業高速增長。
同時,中央政府逐年推進的CEPA(《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措施也方便了更多澳門商人前往內地投資。商務部臺港澳司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內地累計批准澳資項目12157個,實際利用澳資86.7億美元。
已在內地設廠的澳門老字號手信店咀香園的董事總經理黃若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內地市場發展至今已比澳門和外國都大,如果能夠經營好,十幾億人口,不怕産品賣不出去。
“這麼多年來,國家取得這些讓人矚目的經濟成果,我相信很多澳門人也會重新認識這個曾經很陌生的祖國內地。”馮偉説。他現在已經辭去原有的工作,並準備在內地建立自己的經商事業。
責編:許桂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