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政60週年前夕,中國共産黨召開了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為主題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專家表示,這充分表明了中共面臨挑戰時的高度自覺和清醒認識,而相關工作部署具有鮮明時代特色,順應人民的迫切期待。
“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任務的艱巨性、複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黨要適應這樣的新形勢……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四中全會公報表示。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教授認為,這是一種“帶有危機性質的新形勢”,是一種許多矛盾、問題格外突出的形勢,比如金融危機、群體性事件、民族問題等,都迫切需要執政黨去解決。
中共通過經常改進執政能力、思想、組織、作風、制度等方面的狀況,使自身始終充滿生機活力,更好地勝任所承擔的特定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教授宋福范解釋説,這種實踐活動就是黨的建設。
四中全會指出,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
全會指出:“全黨必須居安思危。”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黨建專家劉昀獻教授説:“在發展變革的新形勢下召開這樣一次中央全會,對於統一全黨上下思想認識,提高中共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中共善於總結和自省特點的體現。”
“正如公報所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劉昀獻説。
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黨建工作,四中全會在各界高度關注的黨內民主、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反腐敗等領域進行了部署。
王長江説,問題的解決之道有兩種,一種是集中權力的辦法,一種是民主的辦法。長期形成的體制機制使我們遇到問題時往往傾向於採用集中權力的辦法,而“集中權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民主的辦法才是治本之道”。
中共把黨內民主放在事關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是中共十六大提出來的;中共十七大又明確提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強調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
多年研究基層政改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助理、研究員陳紅太説:“近二十年來,中國鄉土政改試驗風起雲涌,醞釀了中國執政黨建設的諸多重大決策。”
陳紅太指出,中共十二大後的政治體制改革,基本上都是基層和地方根據當地出現的問題,有了創新經驗,然後受到中央重視,再在其他地方試行,而後根據試行的結果制度政策並決定是否在全國推廣。
中共十七大為加速推進黨內民主進程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化舉措,包括黨代會常任制、黨代表任期制、黨委會票決制、黨委向黨代會報告制等,均源自浙江台州、四川雅安、湖北羅田等地試點的成功經驗。
“全國各地方、基層政改的強勁動力出乎人們的意料。”陳紅太説,“主要原因是發展的壓力和問題的推動。”
全會對幹部選任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剛剛在去年嘗試以全委會票決的全新方式,在30名候選人中選出20名正處級幹部預備人選的中共上海市閔行區委,計劃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閔行區委書記孫潮説,我們要逐漸將目前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相對較為封閉的權力結構,向更開放、更靈活的組織體制轉化;同時對幹部選拔任用制度,也要進行科學設計和制度安排,形成多層次、科學合理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也在十七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得到強調。此間熟悉基層情況的黨建專家指出,作為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大執政黨,如何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來確保數千萬黨員的“向心力”,在社會快速轉型和利益逐漸多元的當前尤為重要。
四中全會明確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取得反腐敗鬥爭新成效。全會還強調,要“有效防範和堅決打擊民族分裂活動”。
宋福范認為,四中全會在黨的建設有兩個突出特點:系統總結六十年經驗,對執政黨建設基本規律作出明確概括,理出了清晰的思路,為新時期黨建提供指導原則;為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順應人民的迫切期待。
上海市民蔡春告訴記者,四中全會公報結尾處的一句話讓他感到最為振奮:“‘永遠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期望’,這是中國執政黨的莊嚴承諾,我相信這個不斷為自己提出新要求、設立新目標的政黨能夠做到。”(記者程志良 任沁沁 季明)
相關鏈結:
責編:張仁和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