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16日電 題:大慶為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探路
新華社記者 范迎春
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33歲的華拓數碼科技公司總經理徐岩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操著嫻熟的英語,與遠在美國的客商洽談業務,探討對付經濟寒流的“招法”。
這家專門為海內外大型企業提供中外文錄入、數據處理、系統開發等業務的服務外包型企業,7年以前從一間辦公室、幾臺電腦起步,目前在珠海、上海、悉尼、倫敦等城市擁有7個分支機構,2008年創造産值1.1億元。
以石油工業而聞名的大慶市,近些年來通過扶持培育替代産業,探索城市經濟轉型,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在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服務外包産業園區”裏,像華拓公司這樣的服務外包型企業目前有77家,從業人員4500人。
非油經濟長足發展一方面壯大了大慶市的地方經濟,一方面使當地産業結構趨於合理。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説:“2008年,大慶市地區國民生産總值2220億元,其中非油産業産值達到848億元,比重上升到39.2%。”
中央政府1979年批准設立大慶市之前,大慶是一個單純的礦區,非油經濟一片空白。當時大慶的原油正處在年産5千萬噸以上的鼎盛期,地方政府僅從石油開採的分成中就可以得到相對充足的財力。
但是大慶並沒有滿足於過這樣的舒坦日子。設市之後,大慶市立即著手從簡單的多种經營起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到1990年,相繼建設了500多家地方企業,非油經濟年産值達到33億元。
“大慶在資源型城市轉型問題上見識早、行動快,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評價説。
1992年,大慶市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編制《大慶區域經濟調整規劃》,劃定了區街經濟、縣域經濟、開發區等“經濟新戰場”,擴展非油産業領域。尤其是1997年推行地方企業産權制度改革之後,非公經濟成為接續産業中的重要力量。
華拓數碼科技公司總經理徐岩説:“2002年我從海外歸國創業時有很多選擇。大慶雖然地處內陸,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上不具備區位優勢,但是這裡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政府深謀遠慮的姿態吸引了我。”
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東北振興戰略”,大慶市隨即被確立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之一。地方政府經過篩選和梳理,確定了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等5個重點接續産業,地方工業駛入“快車道”,連續多年保持35%以上增幅。
“産業結構調整提高了大慶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韓學鍵説,“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下,大慶地區國民生産總值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11%。”
來自相關部門的統計説,中國目前共有118個資源型城市。目前這些城市中三分之二進入“中老年期”,四分之一資源已經枯竭。其共性的問題是産業結構單一,對資源的依賴性強,由於資源衰減和枯竭導致社會矛盾多發,部分城市運行舉步艱難。
上述情況也是促使中國政府加快扶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直接原因。但是一部分城市由於積重難返,如何轉型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不久前在大慶市舉行的“城市發展定位與産業方向”論壇上,與會多位專家、學者對大慶的實踐進行了評析,認為儘管還有很多有待於提升和改進的地方,但是作為一個資源尚未枯竭的城市,大慶提早謀劃發展遠景的思路和做法為可持續發展贏得了寶貴時間。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説:“大慶市通過産業結構調整,城市生命曲線保持了一個平穩上升的態勢,為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樹立了一個標桿。”
在確定了4千萬噸穩産規劃和建設“百年油田”目標同時,大慶市目前正在計劃對城市經濟結構進行更大步伐的調整。“到2010年,大慶市非油經濟比重將提高到50%以上,到2020年達到70%左右。”大慶市市長夏立華説。
責編:許桂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