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部:跨越發展 率先騰飛(經典中國輝煌60年)

 

CCTV.com  2009年09月14日 09: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製圖:宋 嵩

  穿越60年的時光隧道,追溯東部省市的變遷——從深圳蓮花山極目遠眺,福田中心區從一片田園曠野,生出一座繁華氣派的現代新城;在上海浦東,當年到處是平房棚戶的陸家嘴中心區如今用摩天大樓重塑了上海的天際線;天津濱海新區,從飛鳥難覓、草木不生的鹽鹼荒灘,發展成投資創業的樂園……

  我國東部地區已成為亞太乃至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如今,東部正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沿著又好又快的道路闊步挺進。

  對外開放

  抓住機遇實現跨越

  區域發展一馬當先

  1978年,廣東省寶安縣漁民村村民辛苦一天,人均收入不到1元錢,而一河之隔的香港,農民一天收入為60多港元。1979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區在深圳蛇口破土興建。從1980年開始,漁民村利用特區政策,組建起運輸車隊、船隊,辦起了來料加工廠。次年,漁民村戶均收入3.3萬多元,成為深圳第一個“萬元戶村”。

  鄧小平同志倡導設立經濟特區,拉開了現代中國“追趕時代”的序幕,也推開了東部跨越的“機會之窗”。

  初期,以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為主的“三來一補”企業,在東南沿海遍地開花,也成就了東部第一個經濟傳奇:珠三角。如今,這裡已成為我國經濟總量規模較大、高新産業發展聚集的經濟板塊。

  開放之風攜市場之種落地生根,在東部各地結出纍纍碩果。

  上世紀50年代萌生的江蘇鄉鎮企業開始發力,“草根”企業家們發揚“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歷經千難萬險”的精神,開創了城鄉二元格局下城鎮化發展的“蘇南模式”。隨後又借開放風力,積極引進外資,在蘇南打造出一個個外資高地。經歷了從馬路到室內商場,再到外有花園、內有完善服務的星級博覽中心的蛻變,浙江義烏20多年演繹一段從“雞毛換糖”到全世界最大小商品批發中心的傳奇,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外國採購商常駐。2008年,全世界第一個小商品分類標準在這裡誕生。

  思想解放與對外開放交互促動,似源頭活水,推陳出新。

  如果説深圳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之旅,那麼上海浦東開發,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人禮。19年來,這片阡陌縱橫的鄉村發生了“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變遷。1992年到2007年,上海經濟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2008年底,上海累計吸收實到外資超過800億美元。2008年實到外資首次突破100億美元,比1990年增長56倍。伴隨著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集聚,上海建設國際金融和國際航運中心的路線圖清晰呈現。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崛起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長三角如火如荼,環渤海風聲水起。在天津濱海新區,在建的南港工業區規劃面積達200平方公里,未來一年半時間,濱海新區“十大戰役”總投資將達1.5萬億元。由此北上45公里,河北曹妃甸工業區100多平方公里的人造海島上,新開工工業、港口物流、基礎設施三類項目131項,總投資1539.9億元,每天投入達2億多元。

  萬里海疆,無限風光。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東部經濟版圖漸趨完整。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