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中國載人航天征程: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CCTV.com  2009年09月03日 15: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科技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圖為這是矗立在發射架上的長征二號捆綁式新型運載火箭在發射前的雄姿。

  30多年前,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立項下馬,16年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啟動,今天,中國航天人的身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714工程”的下馬到“921工程”的上馬,中國航天人在一步步見證歷史,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宇宙空間,在輝煌的背後,凝聚了無數航天人的夢想和汗水的結晶,載人航天已成為世界航天界最激動人心、最華美的樂章。

  從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傳説到敦煌壁畫上凝固千年的飛天圖案,再到明代萬戶乘坐47支火箭開始人類首次飛向藍天的悲壯嘗試,中華,這個古老久遠的民族在遠征太空的道路上漫長而曲折。

  從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到神舟五號乃至“神六”、“神七”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再到即將於2010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中華,這個充滿蓬勃生機的民族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問天之旅中,不是在走,而是在加速奔跑。

  2009年2月27日,中央電視臺軍事報道中首次出現了我國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畫面,而在此前,天宮一號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從此,在我國的載人航天史上,又開始了一個新的征程。

  神舟一號:鏗鏘起步,打破常規搞試驗

  時至今日,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一路發展的老一輩科學家們,對我國發射第一艘神舟號飛船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為了爭取完成爭八保九的任務,我們把一艘初樣電性船適當簡化、改裝成一艘試驗飛船,搭載火箭試驗一起發射”,時任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總設計師的戚發軔回憶起那一次冒風險的抉擇仍然記憶猶新,這是一次打破常規的試驗,在航天史上史無前例,“但是這樣改裝的電性船,性能與能飛太空的飛船相差很大,無疑風險也是巨大的。我們決定採用飛船最小配置進行首飛,確保飛船上得去、回得來。最小配置,就是凡是與上天和回來的系統都要,凡是不相關或者不關鍵系統都不在考核之列”。1999年11月20日淩晨6時30分,新型長征二號F托舉著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直上九霄。在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飛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首次無人飛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爭八保九”,即爭取1998年、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初設定的目標。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也就是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錢學森就提出要搞載人航天,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中國的第一代航天人,曾一度設想著實施這一計劃,但由於當時中國綜合國力還很薄弱,這項計劃最終被擱淺。

  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入90年代,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聽取彙報,確定工程上馬,另一個日子是1992年1月份中央專委提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上馬,兩個都有921這個數字,因此載人航天工程代號就是921。”戚發軔回憶説。

1/6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