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製作:郭紅松
1949年那個夏天,年輕的顧明遠一路北上,走進他理想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那時的北平,滿目瘡痍,記憶中的學校殘破簡陋。希望的大門在親臨開國大典的那一刻被打開,從此,一個貧寒學子的求學夢一圓再圓。
整整一個甲子過去,彈指一揮間。耄耋之年的顧明遠已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多年,60年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相互疊加,演繹出顧明遠今天的無限感嘆,“我很幸運,中國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很幸運,中國創造了奇跡!”
2009年這個夏天,馬長春從遙遠的青藏高原踏入清華。這個靠對口幫扶免費完成高中學業的西寧小夥兒,沒交一分錢完成了清華大學的新生註冊手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的一席話給了他足夠的信心:“清華大學貧困生資助面已達25%,這在世界一流大學中是很高的。這説明,中國的高等教育沒有忽略貧困學生,中國教育不會捨棄任何一個人!”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奇跡!從文盲大國到教育大國;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60年,教育的腳印輝映民族的復興,淚與笑、苦與樂,凝結成個體與國家難以磨滅的驕傲與輝煌。
一個人口大國的教育奇跡
1894年,一本《中國人的素質》“幻滅了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映像”(費正清語),魯迅曾憤怒地批評該書的美國作者是“攻擊中國人的弱點”。但除此之外,我們再無力反擊。
爭取尊嚴的路途何其漫長,多少年,中國人默默承受外國人輕蔑的目光。資料顯示,1949年,全國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0%,相當於日本1890年左右水平;人口中文盲率達到80%以上,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6初等教育當量年,僅相當於日本明治維新前夕的水平,低於美國和英國1820年的水平。
新中國的曙光真正點燃了中華民族“教育興邦”的百年理想。
百廢待興之際,中國政府毅然把提高民族素質、普及義務教育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即規定,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
一個世界人口大國亙古未有的教育奇跡由此上演。
儘管經歷了波折,走過彎路,但我們對全民教育的追求與努力百折不撓——從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始持續不斷的掃盲運動,到普及義務教育成為國家行動,中國以不足全世界3%的教育經費,支撐起全世界22%的受教育人口,並最終完成了從世界頭號文盲大國到教育大國的歷史性跨越。
1993年,當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將在新世紀之初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時候,世界讚嘆:中國了不起!
僅僅8年之後,當2001年的第一縷霞光把來自中國的好消息傳遍世界時,世界驚呼:中國人踐行諾言,創造了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的奇跡!
奇跡遠不止這些。
2007年,中國政府再次宣佈,經過4年不懈努力,西部“兩基”攻堅計劃順利完成,全國“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9%。而截至2008年的統計,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高中學生入學率,已分別達到99.54%、98.5%、74%。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8.5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年。每一萬人口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生已分別從1949年的450人、15人、8人和2 人,提高到2008 年的782 人、423 人、344人和204人。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