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向法治——新中國60年法治建設成就

 

CCTV.com  2009年08月28日 14: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國際在線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聲音剎那間被天安門廣場上的民眾歡呼聲所淹沒。對於一個曾經飽受戰亂的民族來説,國家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新生政權與中國以往的社會制度迥然不同,不僅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還追求無剝削、無分化、共同富裕的高遠目標。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五個年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出臺。出臺前,憲法草案交付全民討論三個月,共收集意見138萬件,法律據此修改後方始出臺,而它對中國法治建設進程所産生的影響至今依然為法學界稱道。著名法學專家李步雲接受採訪時,特別談到了這部憲法所確立的兩項原則:

  “我們有過一個1954年的憲法,這個憲法是很好的,就是在1954年憲法(裏有)這兩個原則:司法獨立和民主立法的原則。”

  與第一部憲法一起出臺的還有《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國家的政體、權力機關和審判機關,據此得以明確並依法運轉。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第一個黃金期也由此而來,當時,法學研究雖然剛剛起步,卻得以蓬勃開展。也正是這一時期,當時僅有20多歲李步雲進入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攻讀法律專業,從此與法學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一場始料未及,持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卻令中國的法治建設遭受挫折。李步雲説,與慘痛教訓相伴的是深刻的反思。

  “我們經過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教訓,全黨全國人民有一個深刻的反思,就是沒有法是不行的。依法治國是潮流,是人心,是歷史的規律,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一種時代的精神。”

  197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令人難忘的一年。由此開啟的改革開放令今日之中國走上了強國之。中國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伴隨著《刑事訴訟法》、《刑法》等一批法律的出臺。

  目前,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國”、“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公民的財産不受侵犯”等一系列原則也被寫入憲法,上升為憲法原則。依法治國,更在1999年時就已經成為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學家李步雲,自豪地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

  “我這一生做了兩件事:一是提倡依法治國,二是提倡人權,兩者都被寫進了憲法。”

  而目前,中國的《憲法》和《立法法》建立了統一而又分層的科學立法體制,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已達231件。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實現了有法可依,中國的法治化程度大大提高。

  法治建設的成果,許多是無法量化的。比如,法學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全國的法學院校就超過600所;法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大量國內外專業書籍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時,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也得到了制度保障,現在,法律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已經成為了“慣例”;而服務型政府和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則讓中國民眾切身感受到了國家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在不斷提高,法律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了加強。

  但最讓李步雲欣慰的,卻不止是這些:

  “法治和人權這兩個概念已經被廣大群眾幹部所掌握和運用,成為了他們的思想武器,這一點我是感到欣慰的。”

  在李步雲看來,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人的人權已經得到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中國不僅使“尊重和保障人權,促進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主流話語,而且使“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憲法規範,。僅從法律數量而言,中國涉及人權保障的法律就有250余件,婦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等特殊群體的權益均有專門的法律保障。

  學有所用,是作為法律研究者的李步雲的幸福。而他,更成為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參與人與見證者。那不是一段一帆風順的歷程,但若仔細梳理,則脈絡清晰:60年來,中國由注重鞏固新生政權到注重保護國家權力的順利運行,到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立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再到並重地保護國家權力、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公民個人權益。中國總理溫家寶曾經表示:

  “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不是悖離的。我説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法治的觀念在中國日漸深入人心,法治化的道路還將繼續走下去。包括李步雲在內的許多中國法學家都認為,中國的法治建設是有中國特色的,但絕不是孤立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法治建設寬廣的全球視角日益突出。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