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60載教育 奠基中國(共和國部長訪談錄)

 

CCTV.com  2009年08月27日 05: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新中國成立60週年 共和國部長訪談錄

教育部部長 周 濟

  【提要】

  6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教育也一路高歌猛進,實現了大變革、大發展和大跨越。

  60年,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根本改變,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口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教育,國家未來與民族精神之所繫。6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教育也一路高歌猛進,實現了大變革、大發展和大跨越。60年,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根本改變,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口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如今,中國教育又站在新的起點上,譜寫著建設人口資源強國的新篇章。

  “如果把國家的建設喻為一座大廈,那麼,教育則是建設大廈的基石。”作為夯實基石的部門之領路者,教育部部長周濟在談及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時,飽含深情:60年,教育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60年,教育奠基中國,致力於讓人民滿意。

  中國教育事業實現了大變革、大發展和大跨越

  周濟説,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偉大的歷史性跨越。1949年,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為6%。到2008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99.5%,初中毛入學率達98.5%,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3.58%。

  “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是繼實現普及義務教育之後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周濟結合自己的經歷介紹説,“我1965年進大學,那年招生20萬;1978年考上研究生,當年招生27.3萬;1998年時,我做校長,當年全國高校招生108萬;2008年招生則達到了608萬。我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體會深刻,感慨萬千。我們用10年的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30年、50年的歷程。高等教育大眾化使更多人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這其中的意義,在幾十年後將會更為人們所認識。”

  經過60年的努力,我國職業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達到1100萬人,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分別佔據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國教育體系結構實現了深刻變革。周濟説,剛當部長的時候,到貴州考察,農村房子的墻上寫的標語是“讀完初中,外出打工”,現在那裏的標語已換成“讀完初中讀職中,打工致富路路通”。目前,中等職業教育連續3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一方面説明職業教育質量很高,另一方面也真正實現了一人讀職業教育、全家脫貧致富,從而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總結60年來我國教育所走過的道路,周濟説,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堅持教育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地推進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改革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國15歲以上人口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超過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數達到8200萬人,均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這個巨大變化,使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的目標,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

  教育成就的取得源於不斷探索、不斷開拓、不斷創新

  兩組數據具有代表性,2008年,全國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為5587億元,與1994年全國財政總支出相當;自實行教育資助體系以來,國家財政和各個學校用於資助困難學生的經費每年約500億元,資助學生2000萬。其中高等學校的資助面達到學生人數的20%以上,中等學校的資助面達到90%以上。

  “黨和政府堅強有力的正確領導,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周濟説,60年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致力於把發展人民教育事業、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和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作為崇高奮鬥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推動人民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我國教育走過了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光輝歷程。

  “沒有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一以貫之的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取得如此成就是無法想象的。”談及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周濟説,發展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立場不能動搖,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教育關係著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教育公益性,不斷促進教育公平,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強國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60年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現有1500萬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創造良好條件,吸引大批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另一方面,必須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師,一心一意建設教師隊伍,始終不渝地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