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共同關注):
來關注高考加分。高考是考生獲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途徑,高考加分則是為了讓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能夠繼續深造而設立的一個制度。然而,近年來,弄虛作假事件的不斷出現,讓高考加分這項意在公平的制度,反而成為了不公平的製造者。
在今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浙江四所中學的網站幾乎都刊出了喜報,慶祝本校學生成為今年的高考狀元,而之所以會有4名狀元,就是高考加分的結果。有人統計,加分狀元的裸考成績只能排在全省的二十多名。據2008年高考成績統計,浙江省考生成績每增加一分就可以超過200多名競爭者。這種巨大的優勢,讓不少家長不惜代價打起了高考加分的主意。
所謂的三模三電是指,航海建築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製作。更讓李劍平吃驚的是2008年浙江通過三模三電加分的只有198人,而到了今年有741人,陡然增加了4倍。不僅在浙江,這幾年高考加分弄虛作假事件層出不窮。
在我國,高考加分政策包括照顧性和鼓勵性兩大類,目的主要是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和幫助高校選拔一些專業需要的特長生,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然而,雖然每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總體由教育部確定,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國家統一的政策要求下,還允許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高考加分辦法,這就留下了諸多“彈性”空間。有關統計顯示,近年來,各地各類高考加分約有190多項。
相關鏈結: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