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來,中國的科技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是什麼力量讓中國科技從一片“廢墟”上起步,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讓世界驚嘆的跨越?未來,中國又將靠什麼與其它科技強國齊平?今天讓我們聽聽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講述。
這裡是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的辦公室,在這個不大的空間裏,隨處可見一些新奇的小玩意。除了這種節能燈炮之外,還有很多像高速列車、大飛機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模型。對於這些運用在重大項目上的尖端技術,萬鋼如數家珍。
萬鋼:這是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是由氫氣和氧氣結合的過程當中,發電,然後産生的這個電能來推動汽車,是一個零排放的汽車。
張泉靈:産生水?
萬鋼:産生水,它後面滴的水甚至可以喝。
張泉靈:是嗎?
萬鋼:對。車型的開發是企業自己的事,科技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抓住關鍵技術上的突破,來帶動一大片。
張泉靈:我在聽您説,這個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汽車工業是否有可能有一天,跟發達的國家去齊平?
萬鋼:這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我當時就是因為這個情況,回國工作。當時考慮的就是要跨越式的發展,就是您剛才所説的,哪一天我們達到和他們齊平?我可以説,現在我們有了這樣的先決條件。現在齊平不是指現在水平的齊平,齊平是在講五年以後我們能不能齊平?因為你看,通用一夜之間打下了進度,五個品牌甩掉了兩個,剩下的品牌,全方位地轉型,向清潔能源汽車,這是奧巴馬政府,所提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抉擇,也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我所知道,歐洲,我比較熟悉的,所有的汽車工業都在考慮轉型。無論對於發達國家也好,無論對於我們這些快速發展的國家也好,汽車的轉型,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用怎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它?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戰略決策。
科技部部長萬鋼
回顧建國60年,中國科技事業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我國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正當我們需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中國科學技術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極不尋常的時期,上世紀50、60年代國際形勢異常嚴峻,為抵制外國勢力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的研製及發射成功,不但填補了科技空白,也極大地提振了中國的國威。
張泉靈:兩彈一星發射的時候?
萬鋼:我在小學,1964年的時候。
張泉靈:那件事情對您有多大的影響,對您後來的,包括人生道路的選擇?
萬鋼:爆炸的時候,我是很激動的。我記得那天,在廣播的時候,我正好在理髮店理髮,當時對原子彈,並沒有很理性的一點,我1965年才小學畢業。當時知道,原子彈不得了,有了原子彈,就沒人敢欺負我們了。1970年,東方紅衛星上天,播的是東方紅,我是用一個單管的晶體管的收音機,那是我自己把零用錢節約下來,自己裝的,單管來複式的收音機,就能收幾個臺,但是每個臺都能收到東方紅,都能收到衛星的這個播音,使我們感到為科學,發展貢獻的這樣的一個朦朧的理想。
張泉靈:前兩天我又看了一遍兩彈一星發射時候的歷史畫面,當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兩彈一星的發射到底留下了哪些遺産?
萬鋼:當然對於兩彈一星有很多很多這方面的書,介紹的情況,大家都可以看,我不想重復。但是我想説,兩彈一星,首先,是國家戰略意義上面的一個重點的跨越。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下決心要使我們國家,首先強起來,不被人家欺負才能富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跨越,這種戰略眼光也是今後所必須需要的。第二個,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當時,成立的三人小組,陳雲、聶榮臻、薄一波,可以説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舉國,從國家意志上面來體現出來。
萬鋼:第三個我要説的是,兩彈一星的這個宏偉事業,吸引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回歸。第四個條件,就是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所以説,戰略跨越,國家意志,科學家獻身,全國人民的支持,這四點,是兩彈一星最重要的經驗。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