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的新舊農民住宅對比(2005年5月12日攝)。山東一些農村積極探索就地實現城市化的路子,避免了大批農民涌入城市,也使農村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土地嚴重的問題得到解決,投向農村基礎設施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杜宇)45.68%的城鎮化率,表明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然而,我們的國情卻是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礦産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勞動力素質偏低,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因此,轉變城鎮發展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緊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是我國在眾多約束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就要堅持因地制宜的方針,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我國區域差異大,不同地區城鎮化條件、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不同。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環境基礎,合理確定各地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鎮化戰略及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城鎮化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區域的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
東部地區要重點提升中心城市服務功能,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加快生態環保工程建設,著重提高城鎮化質量;中部地區要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大力提高縣城、中心城鎮的綜合服務水平,促進人口有序轉移和聚集,重點建設糧食、能源新型材料、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要圍繞大中城市,進一步增強人口聚集能力,扶持為旅遊、內陸邊貿服務的特色小城鎮發展,加大對邊遠山區、革命老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城鎮發展的扶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加強區域性交通設施、能源電力、節水節能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注重資源枯竭型城市、老工業基地城市、森林工業城市和國有農場地區城鎮的建設,促進城鎮發展轉型。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就要堅持城鄉統籌,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已不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高度,統籌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引導農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強對閒置的鄉村建設用地的整理,促進城鄉建設用地總體集約節約。結合“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加強鄉村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改善農村居住和生活條件,使廣大鄉村居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就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城鄉空間的規劃管理。要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突出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將基本農田、重要自然人文資源和生態保護區、環境脆弱區作為禁止和限制開發的地區,嚴格控制這些地區的建設活動。同時,還要劃定城鎮增長邊界,提高城鎮建設用地使用效率,促進城鎮緊湊佈局,集約發展。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就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人居環境建設水平。要加強住房建設,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提升居住品質,使“居者有其屋”。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對“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改造,降低中心城區過高的人口密度,增加公共綠地。積極發展大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改善路網佈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責編:王鑫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